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部分

中醫人的授徒模式,以前就是醫館模式,一個郎中想要成長,首先要從學徒做起,先是抓藥,熬藥。磨藥,之後才有資格開始看病。出師了才能坐堂。

然而眼下,這種嚴格的醫師職稱,和苛刻的規矩,就限制了中醫人收徒,沒人願意跟著一箇中醫大夫在診所混資歷。

醫院裡面雖然也有中醫,不過畢竟稀少,而且中醫的醫師職稱考核比起西醫更加嚴格,這就導致更多的人學習西醫,即便是一些真正喜歡中醫的,都是先混一個西醫的醫師職稱,之後學習中醫。

看看現在的各大醫院,中醫科室看病,動不動什麼化驗單,醫療器械,甚至把脈都是看著秒鐘做樣子,離了這些東西,現在醫院的大多數中醫大夫絕對會雙眼一抹黑,不會看病了。

當然,這倒不是說這些東西一無是處,而是中醫本身就依仗的自身的底子,這些外力和裝置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中醫醫生自身醫術的提升。

全國西醫大夫上百萬人,中醫人不過寥寥數萬,撒在偌大的人群中,不亞於大海中的一滴水,高學民那樣的中醫國手正是寥寥數人。

當時王旭也曾聽高學民說起過,解放之前,全國醫術精湛的老中醫倒是不少,當時有潘高謝林周,程田趙王齊的說法。

潘指的是當時有名的國手潘安民,醫術甚至在高學民之上,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杏林界第一人,卻死在了當時的浩劫中。

當時的中醫,被評判為牛鬼蛇神,封建迷信,老一輩的中醫人幾乎都經歷了磨難,能夠熬過來的寥寥無幾。

當時潘安民,高學民,謝國強,林元千,周易乾,程普生等數位中醫聖手,眼下剩下的就是高學民和謝國強以及周易乾齊允良等四五個人了。

事實上,潘安民和林元千去世的時候年齡並不大,不過四十多歲,要是活在現在也就高學民這些年紀。

中醫人大都懂得養生,自己的身子骨很硬朗,王賀年去世的時候已經八十多歲高齡了,高學民眼下也七十多歲,不過臉色紅潤,看上去不過六十出頭,那些中醫聖手要是活到現在,對眼下的中醫界來說,無疑是一大幸事,可惜。

清朝末年,隨著西方文化的衝擊,當時全國的青年文豪,都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禮,勵志改革,雖說革命勝利了,對中國文化的打壓卻很重。

解放之前,魯迅等大文豪甚至都將中醫視為封建迷信,更別說他人了,中醫能夠在那種年代走過來,不得說也算是一種萬幸。

“王醫生回來了。”王旭走進診所,趙凱急忙起身打招呼。

“看什麼呢?”王旭點了點頭,見到趙凱正坐在坐診桌前,翻看著什麼東西,笑問道。

“翻看您記載的醫案,受益匪淺,不過有些東西還是看不懂。”趙凱笑呵呵的說道。

這次跟著王旭的雲城之行,趙凱算是徹底漲了臉了,以前的同事見了他都是滿眼的羨慕,甚至以前不怎麼搭理他的女護士都問了他的電話號碼,這些更加堅定了趙凱跟著王旭的決心。

“嗯,不要看得太晚,有什麼不懂的,記下來,有時間我給你解釋。”王旭笑著點了點頭,走進了自己的小隔間。

看著王旭的背影,趙凱欣喜若狂,他並不是第一次看王旭記載的醫案了,不過王旭開口讓他有什麼不懂的可以問,這可是破天荒的頭一次。

來到福生堂這麼長時間,趙凱也算了解了王旭為什麼在中江風生水起的原因。治好了中江市長羅通全父親的病,更是給喬斌凱的孩子診治過,連雲城的老常務副省長華朝陽都敢拒絕。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王旭靠著自己的本事,靠著自己的醫術掙來的,這短短的一個月,他就親眼見到中江市不少的老總和官員來福生堂找王旭看病,但是並不是每一個都能如願的,福生堂上面掛的“三不治”的牌匾絕對不是擺設。

說起年齡,王旭還比他小一歲,可是說起本事,他是拍馬也趕不上,王旭能靠著醫術,在中江讓眾多人敬畏,趙凱相信,只要他認真跟著王旭學醫,遲早也有那麼一天。

王旭自然不知道趙凱那麼多想法,回到小隔間,換了衣服,然後衝了個澡,就躺在床上睡了。

第二天早上起來,診所剛剛開門,楊涵就來了,給王旭和趙凱帶著早點,在附近買的油條和包子,還有豆漿。

看著楊涵買來的早點,王旭的心中頓時一陣甜蜜,這種生活他幻想了一年了,如今總算成了現實。

“不知道你們喜歡吃什麼,隨便買了點,講究一下。”楊涵將早點放在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