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1部分

出來了,那還不是說明皇家科學院更有吸引力嘛。”

這廝真是什麼瞎話都敢說,李景文字來也不是要找茬,哼了一聲敲打兩下就算是過去了,他這麼做是省得這傢伙無法無天。要不然將來整個組的往這裡拉人那皇帝陛下的面子還要不要了。私人機構把國立機構的人才挖走也就算了,最後還搞的比國立機構更好,那不是打臉麼。

李景文好面子,不想被別人說國立科學院都是隻會享受撥款的單位,成績也得像那麼回事嘛,要不然他怎麼會想到來鈦星實驗室視察呢。這也是對那些人的一個jǐng告,別老盯著自己的眼前利益,再不動作快點,有人就要追上來了。

舒華博士把專案情況向李景文做了一個大概的介紹:“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電磁導軌,可以在較為惡劣的環境下工作。目前彈丸使用的是10克的金屬彈丸,脫離初始速度可以達到每秒6900米,導軌長度7。2米,每分鐘發shè600發。”

這麼一解釋李景文父女馬上就明白這是一種以電磁力發shè彈丸的武器,也就是俗稱的電磁炮。介紹完畢後,艾倫示意準備開始實驗,工作人員把dú lì電源開啟,由於電磁炮不但需要陣地,也需要能zì yóu活動。所以這兩座電磁炮旁邊都有蓄電池組和發電機用以測試。

通電完成之後,電磁炮的底座上彈出一個顯示屏。工作人員就在顯示屏上輸入目標,然後電腦就會自動計算shè擊諸元,並自動把彈丸放入軌道上。這時候電動窗就緩緩的開啟了,在電動窗的外面幾百米遠處,豎立著幾塊約有一米見方的靶子,背後則安裝了強化金屬牆。

根本就不見任何光或者煙,李景文似乎看見某樣東西從導軌上一閃而過,幾乎是同時,遠處的靶子發出一聲脆響。然後靶子背後的金屬牆上崩散出幾塊金屬碎片。

聲音傳過來的時候,就好像氣球被踩破的那種聲音,把沉思的夏主任嚇了一跳,他是迷迷糊糊的跟過來的,根本沒注意剛才說了什麼。現在他才發現,眼前這些裝置看起來很像是利用電磁斥力進行發shè的東西。

李景文接過伊娃拿來的望遠鏡,湊著向靶子看去。這時候他才看出那塊靶子不是他想象中的木靶,而是金屬造的。在金屬靶的正中位置,有一個細微的空洞,看起來有點不太規則。應該就是剛才的彈丸造成的。

李曦雯手裡的望遠鏡是劉錦鵬給她的,她看了之後就問道:“我記得手槍和步槍打靶好像都是用的紙靶,你這個武器如果用木造的靶子會怎麼樣呢?”她這倒不是裝的,而是真不知道,這正好也是李景文有點唸叨的問題。

伊娃解答道:“開始的時候,我們的確是用的木靶,但每次都會四分五裂,這個彈丸看起來很小,但高速運動的衝擊力很大,木板的紋理導致了受到強大沖擊的時候會破碎,而非像金屬靶一樣穿孔。”

說是穿孔,其實在金屬板的背面,也有一些破碎傷,就好像被某樣東西硬生生的捅開了一樣,但是電磁炮彈丸的速度比步槍子彈快得多,因此對金屬板的擴散傷反而不明顯。

李景文對兩個造型不同的裝置有點好奇,他看看剛才發shè的環形裝置,問道:“這種環形是不是線圈裝置?”

伊娃答道:“是的,這是線圈增速,也叫交流同軸線圈,是電磁導軌最早的一種形式。這是根據通電線圈之間磁場的相互作用原理而工作的。加速線圈固定在炮管中,當它通入交變電流時,產生的交變磁場就會在彈丸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加速線圈電流的磁場互相作用,產生洛侖茲力,使彈丸加速運動併發shè出去。”

“這種設計的好處是簡單方便,對於構造小規模的武器很有益處,而且對電源的要求比較低。”伊娃解說起來也儘量簡單易懂,說的太複雜也沒用,“我們目前正在尋求把線圈小型化,那樣就可以製造出新式的電磁單兵武器。”

李景文聽完點頭,這種電磁步槍的構想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來了,可惜實用化過程一波三折,至今沒有什麼進展。他又看看旁邊那臺沒有動過的機器,矩形裝置看起來完全沒有武器的外形。

伊娃繼續解說道:“這是重接裝置,是一種多級加速的無接觸電磁發shè裝置,沒有炮管的限制,但是必須使彈丸在進入矩形範圍內之前有一定的初速度。其結構和工作原理是利用兩個矩形線圈上下分置,之間有間隙。長方形的“炮彈”在兩個矩形線圈產生的磁場中受到強磁場力的作用,穿過間隙在其中加速前進。”

“這是電磁炮的最新形式,適用於這樣的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