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彩和芬芳氣息的炸響肆無忌憚。這時我感到,公元701年,這塊肥美的土地能與李白相遇,這真是文學史莫大的幸運啊!

一直惦記著磨針溪。這是青蓮最為重要的典故。磨針溪還沒走到,卻邂逅了一位古稀老人。他叫肖紀洲,今年76 歲。這個滿臉褶皺面板黝黑純樸得像羅中立《父親》一樣的農民,一見面即以“李白的僕人”自稱,立即令我仰視。與李白在同一塊土地上出生,在李白的光芒照耀下長大,肖紀洲早已將李白融入自己的靈魂。隴西院、粉竹樓、太白祠、天寶山,都灑下了他許多汗水。因此,他可以準確地把握青蓮的脈博,可以將李白故居的一草一木介紹得清清楚楚。那些關於李白的傳說,雖然都源自農民式的想像,他都講述得一板一眼。與好些青蓮人一樣,肖大爺是在為李白活著,是他們使青蓮的土壤保持了一些詩歌的肥力。

繼續朝磨針溪走。我實際上正在走向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意義不能低估的拐點。青蓮人說,是李白母親到河邊浣衣時一條金色鯉魚蹦入懷中而懷有李白──這與李白族叔李陽冰的“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的說法相類似。即是這樣的天才,也絕非一出母腹就一定按上帝設定的程式成為大詩人不可。相反,幼年李白誰都不看好:逃學、貪玩,可能還經常打架,讓父母成天提心吊膽,生怕惹出什麼禍事來。這著實讓我們捏了一把汗:如此下去,李白也許只是一個豪爽的商人,一個俠義的劍客,甚至是一個濫酒的酒鬼。青蓮也將永遠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鄉場 ,中國文學史的天空也將因此暗淡許多。幸好,有磨針溪,有那位大智若愚的老太婆。她讓頑童李白大徹大悟,用一個最淺顯的道理把他的理想擦拭得鋥亮。於是,從磨針溪邊走過的李白告別玩伴,發奮苦讀,常常從世俗的青蓮走進詩歌王國,經營詩意。此後才情噴發的李白,只須隨意從腦中拈出一些句子,便會讓青蓮永遠牢牢地記住。比如: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上樓詩》)又如:怪石嵯峨巧似牛,山中高臥幾千秋。風吹遍體無毛動,雨打渾身有汗流。芳草齊眉難下口,牧童扳角不回頭。自來鼻上無繩索,天地為欄夜不收。(《詠石牛》)尋尋覓覓磨針溪。其實磨針溪一直就在我們不遠處流淌,泠泠淙淙地流淌在柳蔭深處。微風輕梳細柳,農舍舞動炊煙,牛哞狗吠之聲一聲遞一聲傳來。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桃李如舊識,傾花為我開。這真不愧是孕育偉大詩人釀造不朽詩歌的青蓮啊。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追隨李白去青蓮(3)

夜色降臨。我重又開始了在青蓮的遊走。走過那些閃爍著曖昧燈光的紅燈籠,走過那些飄著濃稠粘膩的牛油氣的火鍋店,走過那些恨不得把磨針溪盤江河平通河甚至涪江的水族一吃而光的野魚莊。我要走向聞得到青草味和花香的田野。

夜晚真好。夜色讓一切變得朦朧,使得那些小洋樓生硬的輪廓線也變得與竹蔭樹影一樣柔和,顛覆了白晝的青蓮。它甚至填平了現代與古典、物質與精神之間的深溝大壑,使青蓮迅速與青蓮居士靠攏,迅速與詩仙故里的本來涵義靠攏。尤其是當我重新走近磨針溪,坐進磨針亭時,白天在流水深處看到的那些讓人心煩的細節已經悄然退隱,眼前只凸顯著溪水生動的波光和喁喁的細語。多坐一陣,便覺得可以嗅到詩的分子在空中瀰漫,並且正在發酵為濃濃的詩意。

一個錯覺抓住了我:哪怕是像我 這樣頭腦板結之人,只須有一陣風來,也可藉以作詩人的飛翔!真正的飛翔當然只屬於李白。25歲那年,在故鄉練硬了翅膀的李白唱著《大鵬賦》,一飛沖天,永遠地離開了青蓮。他即使經歷了許多大起大落、大榮大辱、大悲大喜之後,直到肝癌晚期病困當塗,也沒有停止他的飛翔。就是他的死,也是真正的大鵬式的。公元762年陰曆11 月那個月圓之夜,當他飲下壺中最後一口酒,蘸盡硯中最後一滴墨,面對採石磯江中那一輪明月作最後一飛,其浪漫其詩意其驚世駭俗更讓世界文學史永遠要瞪著眼睛。

月亮升起來了,升起在天寶山邊。這是李白看了一輩子也吟唱了一輩子的月亮。離開了青蓮,遊子李白心中的故鄉永遠是月光皎潔的春夜。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下三巴。鄉思鄉愁,一回回總把李白心頭撐得難受。但家鄉苦遠,又怕難於上青天的蜀道羈絆大鵬高飛的翅膀。因此,他只能默望天上的明月。因為月亮是故鄉的符號,是故鄉凝望遊子的眼睛。故鄉是溫熱的,月亮也就是溫熱的。那就對月而歌吧。月出峨嵋照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