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傳統上名聲不那麼響的行業,這在一個多少朝代都奉行重農抑商政策的國度,具有非凡的意義。雖然,張謇這代人,還帶有著傳統士大夫的痕跡,有時儒的分量要壓過商的意味,但是,畢竟他經營的是一個大機器生產的工業企業,採用的是遵循市場規律的經營方式。
狀元經商,給近代的工商業提供了一個高起點,繼起的第三代企業家,凡是卓有成就者,多半是洋學生,比如留洋的範旭東、李燭塵、侯德榜和穆藕初,號稱中國最好的教會大學聖約翰大學的高材生劉鴻生,還有出身知識界的盧作孚。以及人們不大樂意提的金融界的陳光甫和周作民,以及報界的胡政之和出版界的王雲五。沒有學歷的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實際上在那個時代,也是出身錢莊業的世家子弟,屬於好人家出身,本出自上海灘的上流社會。
這樣一個高起點的企業家群體,無疑是當時社會精英中的精英,不僅有眼力,有辦法,能在外國資本和官僚資本的夾縫中發展壯大,而且有遠大的抱負。可以說,他們和他們的事業,都是那個時代實業救國的產物,興辦實業,不是為了自家榮華富貴,個人享受,而是為了以工商救國,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