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這樣的理由搪塞過去,要再出現第二次,不僅趙華連魏縣都會成為眾矢之的,這樣的情形是絕不可能發生的。
就算有這種可能,開發區這趟渾水,趙華是絕對不可能去趟的。
譚良富對開發區的成立不冷不熱,但有些人卻表現出極高的熱情,其中就有縣長吳長貴。
自從蘇傑博設局陷害趙華,卻因吳長貴用人不當,讓趙華成功的解套,吳長貴的日子可算不好過。
上層對他有意見,吳長貴在下面的威信也盡失,這段日子可謂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他也只能夾起尾巴做人。
在這之前,吳長貴作為本土勢力的代表性人物,雖然是二把手,在話語權上卻和譚良富旗鼓相當,甚至有時還會更重一些。但是自從發生了那件事,吳長貴便失去了上面的支援。即使政法委書記黃國濤和常務副縣長周羅達作為吳長貴的死黨,本土勢力的中堅力量,還是一如既往的支援吳長貴,其他原來靠近吳長貴的那些常委卻發生了動搖,吳長貴在常委會上的主動權也漸漸的喪失。
吳長貴心道,這一切都是拜趙華所賜,趙華就像是揮之不去的夢魘。不僅讓自己在仕途上不得志,甚至還讓自己斷子絕孫。他和趙華,是不共戴天的仇恨,早晚這筆帳是要和這小子算的。
市裡要在魏縣建立經濟開發區,讓吳長貴似乎又看見了曙光。既然是市級開發區,市裡肯定會提供資金支援,一旦開發區能夠搞起來,這裡的政績可不是一星半點,自己很有可能從這裡東山再起。
但要把開發區的控制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談何容易。開發區涉及到一級黨委的成立,作為政府一把手,譚良富絕不可能輕易放手的。要是以前他還有和譚良富扳手腕的資本,但現在要想從譚良富手中奪江山基本是沒戲可唱。
可是完全出乎吳長貴的意料,譚良富竟然主動的讓出了地盤。吳長貴暗道,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陷阱,可是他無論怎麼想,也猜不透譚良富的意圖。不過這樣反常的舉動,吳長貴不得不引起重視。因為譚良富決策的背後,往往總隱隱有趙華的影子。
吳長貴對趙華恨之入骨,但趙華的意見他不得不關注。趙華的背景那可是馮家,他的一舉一動很可能就是中央決策的走向。
不過一下子掌握一個市級開發區的誘惑力是巨大的,再說吳長貴實在是參不透開發區有何政治風險。自從股份制改革以來,魏縣經濟發展前景十分樂觀,加上市裡的大力支援,發展開發區的難度應該不是很大。
讓吳長貴更加看重的是開發區的一套行政班子,市裡要是把開發區定為副縣級的話,開發區主任很有可能要進常委的。如果能牢牢把握住開發區的話,無疑給他在常委會上的話語權打了一針強心劑。
和開發區相比,大成鄉正在建設的工業園,也屬於經濟開發區。不過和縣裡的開發區相比,工業園的規模要小的多,充其量也就算個雛形而已。
和開發區需要投入資金巨大,資源匱乏,交通不便等等劣勢不同。大成鄉的工業園投資小,而且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強,就是打綠色果蔬的招牌。大成鄉的農業結構模式已經在全省乃至全國聞名,從去年年代到現在。已經有不少鄉鎮來鄉里學習大成農業產業模式。
一批批省內外的考察團來大成鄉參觀學習,趙華對其他地方搞大成鄉的模式並不看好。大成鄉的模式不過是一種偶然,如果不是縣政府的決策錯誤,要統一全鄉農民談何容易。大成鄉之所以能夠成功,和趙華採取融資平臺是分不開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農經公司的成功運作。
其他地方具備這些條件很難,前二個條件其他地方政府也許能夠完成。政府用行政手段強制農民統一規劃,雖然此舉為趙華所不齒,但各地屢見不鮮。最重要的是農經公司的問題,農經公司不僅要有一些懂市場的專業人員,而且還要始終把農民的利益放在最高處,做到這二點的地方政府,恐怕屈指可數。
雖然趙華對他們發展大成模式的前景不樂觀,但是對這些人的到來,趙華顯示出了十分的熱情,他們可都是大成鄉最好的廣告。
改制辦撤銷之後,趙華的精力完全放在大成鄉這邊,尤其是工業園這塊是他近期工作的重點。
趙華剛剛接待完一批H省昌雲市下面一個鄉鎮的考察團,簡單的座談交流之後,孟偉陪同他們下去實地考察。他剛走進辦公室,文啟才慌慌忙忙的跑進來,趙華覺得十分詫異,在他的印象裡,文啟才向來行事穩重。
“趙書記,有個香港的客商說要來我們鄉投資一千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