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克斯、奧波爾和塔勒博特(Fox Talbot),請求他們用各自的方法去音讀和翻譯它。5月25日,四位學者的譯文被開封檢驗:結果是他們的譯文基本上是一致的。從此,亞述學作為一門新興的人文學科在國際學術界正式建立起來了。

一 兩河流域文明消亡的奧秘(4)

然而,1850年興克斯在釋讀阿卡德語銘文時,發現了其中一些符號不是塞姆語的音節字,而是屬於另一種奇特的語言。羅林森在研究他在尼尼微發掘出的阿卡德泥板文書後,也支援了興克斯的觀點,認為有些泥板是用兩種不同的語言寫成的:非塞姆語的文句或字元旁伴有阿卡德語的翻譯。1869年,奧波爾發現這種非塞姆語言屬於一個住在在兩河流域最南部、被稱為蘇美爾人的民族,他們在塞姆人興起之前住在兩河流域南部併發明瞭楔形文字書寫系統,建立了兩河流域早期文明。像日本人借用漢字一樣,說塞姆語的阿卡德民族從蘇美爾人那裡學會了書寫文字,並借用蘇美爾楔形符號書寫自己的塞姆語言。阿卡德人征服蘇美爾人之後,塞姆語楔形文字逐漸取代蘇美爾文成為兩河流域的主要語言文字。然而,蘇美爾人及其特殊的語言的發現曾經遭到一些不相信它的亞述學者的堅決反駁。直到1877年,德薩爾宅克發掘出蘇美爾城邦吉爾蘇的遺址(泰羅丘),發現這裡出土的銘文和泥板文書全是蘇美爾語楔文寫成的,學術界才一致地承認蘇美爾人的存在。到了1900年,雖然仍存在一些詞彙問題和語法疑惑,古代世界各種楔形文字的源泉蘇美爾語楔形文字的釋讀工作基本上可以說是成功了。這樣,我們現代人終於能夠透過閱讀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留給我們的寶貴文獻去了解這一偉大但早已滅亡了的文明發生、發展和滅亡的全部過程,以及許多它留給人類的寶貴遺產。目前,除了上千的石刻或金屬銘文外,世界各博物館存有至少25萬件兩面書寫的大小不一的泥板文書。隨著各國在近東地區考古發掘的繼續,泥板文書仍將源源不斷地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