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上講“人之臟腑,一氣貫通,若營壘聯絡”,一個臟腑虛(如肝虛),就可能累及多個臟腑虛(如腎虛、脾虛),凡是人處於亞健康或患上慢性病,大多會和腎虛、脾虛、肝虛……有關聯。所以,如果如果一個醫生告訴你“腎虛”,並不一定說明什麼,只能表明你身體並非處於完全健康狀態而已,切記!
一個高水平的中醫師,最重要的是告訴患者虛損的性質,是虛熱、虛寒,還是氣虛、血虛?這才是治病養生的關鍵所在。就像中年人、老年人身體大多出現虛損之象,而且五臟六腑“一損俱損”,這時候就要根據虛損的性質來補養身體,虛熱要清熱,虛寒要祛寒,氣虛則補氣,血虛則補血,套用一句老話“兵來將擋,水來土屯”。
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年輕小夥子,聽到腎虛兩個字,尤其驚慌。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似乎“腎虛”就意味著身體的嚴重虛損,對於小夥子來說,還隱喻著性功能遭受損傷的別樣含義。在此,我鄭重宣告,這種想法是嚴重錯誤的。因為在中醫界,很多大夫看了100個病人,會發現80個、甚至90個病人有腎虛症狀,而且無論男女老少。這說明什麼呢?腎虛只是一種極其常見的病症而已,就像感冒、鼻炎一樣,絕大多數人都會經常遭遇。千萬注意:人們印象中“腎虛”的含義,和中醫大夫所說的腎虛含義,幾乎完全不是一回事兒。對普通讀者而言,與其告訴他六味地黃丸是“補腎精”的,還不如告訴他是“治虛熱”的,這更為準確。
六味地黃丸可謂是“神通廣大”,高血壓、糖尿病、神經衰弱、慢性腎炎、更年期綜合徵等常見病中,只要有“虛熱(上火)”現象(後文中有詳細的鑑別細則),就可以放心服用。而且六味地黃丸在藥店還有很多“兄弟姐妹”,六味地黃丸加入知母、黃柏兩味降火藥,就成為治療虛熱上火更嚴重的“知柏地黃丸”;加入枸杞子、*,就成了治療虛熱兼有眼睛乾澀或兩眼昏花的眼科良藥“杞菊地黃丸”……
說到枸杞子,順便多說幾句。當代很多人對枸杞子有所偏愛,說這是“壯陽”之物,似乎能夠起到中國偉哥的作用。其實,大錯特錯了!雖然中國古代流傳有“隔家千里,勿食枸杞”的諺語,似乎也隱喻了枸杞的壯陽功效,但早已有醫家親身嘗試,發現枸杞子和性屬溫熱的壯陽之品完全相反,也就是說枸杞子是典型的治療虛熱的滋陰之品(其性微涼)。著名醫書《醫學衷中參西錄》說枸杞子“退虛熱,壯筋骨,除腰痛,久久服之,延年益壽”,還是比較中肯的。
生活處處有中醫,小小枸杞子,既可食之,又可入藥,堪稱六味地黃丸的縮影。要想參透中醫,切記不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須知中醫的精深境界,就像賈島名詩《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金匱腎氣丸,虛寒之人如逢春
虛寒疾病最典型的症狀就是身體容易發涼,衣服穿得總是比別人多,對涼性食品和飲料異常敏感。對女人來說,最常見的是小肚子發涼,有的則會出現較重的痛經現象。對於這樣的疾病,金匱腎氣丸最管用。
有趣的是,在“六味地黃丸”中增加很少量的兩味大熱之藥——肉桂、附子,這個原來治療虛熱的藥方,就能搖身一變成為治療虛寒的良藥——腎氣丸了,也有人稱之為八味腎氣丸、桂附地黃丸或者金匱腎氣丸。
金匱是藏放古代帝王聖訓的地方,暗指極為珍貴的含義。腎氣,可能又會讓人聯想到“補腎”兩個字。
其實,中醫裡講的腎,是指人體的先天之本(中醫裡的胃是後天之本),和現代生理學所說的“腎臟”完全不是一回事,也和很多人印象中的“腎就是效能力”完全不是一回事。說個大家都明白的例子,對於“心”,中醫上說“心藏神”,所以就有“心神不寧”、“心心相印”、“心滿意足”這樣的常見說法。而這種說法,在現代生理學家看來,就是大惑不解了,心不就是心臟嗎?它怎麼能和人的頭腦、情緒聯絡在一起呢?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啊!
你現在終於明白了吧?中醫所說的“腎”和我們現在理解的腎,也是風馬牛不相及、“八竿子打不著”的。所以,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我們不妨把“腎”字暫時從我們的字典中刪除!
實際上,金匱腎氣丸就是一種在古人看來極其珍貴的、治療虛寒的良藥。
明代中醫大家趙獻可曾經在他的代表性醫著《醫貫》中,提出了一個震驚醫學界的養生和治病原則:虛熱用六味地黃丸,虛寒用八味腎氣丸。他認為如果讀者能夠照此應用,就會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