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這東西好還是不好,他說不清,不過至少有一點他卻是知道的,他查過神策府戶房的出入賬目,許多數字,真是讓人咂舌,整個神策府,頗有些像是在滾雪球,不斷的膨脹,而且一直都在膨脹,小小一個縣,就已是弘農郡只能仰視的存在。
對秦少游,楊炯開始有了一些敬意,若是此前,他對秦少游還是因為感受到了誠意,所以大家相互體諒的心思,而如今,卻是佩服了。
喝了口茶,楊炯開啟了話匣子,道:“殿下,老夫這些日子,見了許多稀罕事,有些東西,倒是很想請益。”
秦少游抿嘴,笑了笑:“楊公但言無妨。”
…………………………………………………………………………………………………………………………
第一章送到。(未完待續……)
第三百二十一章:政由婦人出
楊炯顯得有些拘謹,一時不知該怎麼開口。
沉吟了老半天,他才道:“我見人這裡的人做買賣,花樣頻出,說實話,楊家也有一些買賣,不過都是一些米麵之類,不足為奇,現在行情不好,族中又有一些不肖的子弟,平時頑劣,上進是不指望的,老夫倒是想讓他們來孟津試試看,只是不知,老夫現在身兼要職,會不會有所妨礙。”
楊炯動心了。
這幾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楊家是靠田地起家的,說句難聽話,像楊炯這樣計程車族,其實就是地主,再怎麼點綴,他們也只是靠收租來過活。
楊家的家業之所以大,並不是說他們牟的利多,而是家道歷經千年,卻從不曾摔落,這是無數代人積攢下來的家財,所以這有這鉅富之名。
可是即便是楊炯,見到那種翻雲覆雨,做一些買賣,瘋狂的擴大規模,一月下來,便月入幾千上萬貫的商賈也是眼紅啊,不眼紅是假的,真要這麼下去,楊家雖然家底厚,可是人家財富的累積速度卻是奇快無比,因此,涉獵一些生意,對楊炯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事。
這個時候,商賈的地位雖然不高貴,卻也不算是低賤,楊炯在心理上,當然也不會有什麼疙瘩,況且楊家也不是沒有買賣。
現在他唯一擔心的,反而是秦少游這邊。
自己在這邊做議長,另一邊一些子弟從商,秦少游若有非議,可就不太好說了。
秦少游抿抿嘴,笑了,道:“楊公,這買賣有什麼做不得的,只要不中飽私囊。本王有什麼說道?不過既是從商,卻也不要急,先讓一些人來試試看,有了經驗再慢慢擴大,我知楊家家大業大,可是做買**做官難,還需謹慎一些。”
秦少游的寬容態度讓楊炯吃驚,他哪裡知道,秦少游對此是求之不得。
說穿了,現在的神策府和弘農士族雖然已是締結了盟約。卻還遠遠不是鐵板一塊,為什麼?利益不同罷了。
同樣的政令,弘農計程車族議員們,當然希望能多向他們的土地進行傾斜,因為他們就是靠土地來維持家業的,所以幾乎可以想象,在最初的時候,議員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消神策府壓低糧價、地價的決議。
不過對秦少游來說。壓低糧價和地價,顯然對孟津的商業版圖是有利的,種糧價值低,才能讓更多的人從土地從解放出來。到自己的作坊裡去,而地價越低,也能降低投資工坊的成本,這其中的矛盾。倒還真有點像是南北戰爭時,北方工業主與南方種植園主們的利益矛盾,所以秦少游也早就想好了。一旦弘農士族要廢黜神策府一些有利商業的決定,他就直接行使否決權,暫時先壓下去。
只不過即便能暫時壓住,卻並不代表這樣的矛盾不會存在,弘農的人口只有這麼多,土地也只有這麼多,你們這些地主多佔了一些,商人就要少佔一些,雖然秦少游也鼓勵農耕,可是他更願意有效率的農耕,若是依舊還按照你們這些士族以前的老辦法,不但浪費土地,還糟踐人力。
所以……秦少游反而希望士族漸漸從土地的擁有者,轉化成工商的支配者,若是一旦到了將來,士族們在工商方面的利益開始大於土地收益的時候,他們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更傾向於保護工商了。
真到了那個時候,雙方才真正算是水乳交融,不分彼此。
所以,秦少游對此十分熱心,提出了許多的建議,楊炯只是點頭,他一開始,還只是想試試,可是見秦少游熱心,又說了許多規避的地方,他默默記在心裡,倒是下定了決心。
秦少游在正午留楊炯吃飯,楊炯用過了飯就告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