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快速積累財富,那麼你便什麼都不是,閒散的人,絕不可能會是高士,只會成為所有人眼裡的窩囊廢,大家不再靠出身來攀親,靠的卻是家底。
本來這些長安來的人,如尉遲循毓這樣,只怕很快就會淪落下去,不過他們顯然是幸運的,他們的人脈還在,秦少游對於他們也有所關照,總算給了他們一些立足之本,所以這些人在調整適應了一段時間之後,很快,就透過祖宗的積累,漸漸在洛陽風生水起,他們依然還是既得利益者,只不過他們得到的財富和今日所享用的東西,比之從前,更加要富足許多倍,他們失去的固然是高門的自傲,得到的卻是數不勝數的錢財。
或許這個時候,他們中的許多人,還會罵著禮崩樂壞,可是他們的身體比他們的心更加實誠,撈起錢來,絕對不比那些關東的土著要慢多少。
……………………………………………………………………………………………………………………
新的一週,我需要支援,大家有推薦票,能不能投到《庶子風流》,萬分感謝(未完待續。)
第六百三十九章:逆之者亡
這一手的目的,其實就是徹底打擊李重福的信心。
一個失去了信心的人,方能掌握在手裡,使他連反抗的心思都不曾有。
而王據做到了。
幾日之後,一封二皇子的詔書到手。
當王據將詔書交到秦少游手裡的時候,秦少游朝他笑了笑,道:“別人殺人,而王先生卻是誅心,誅心比殺人好,如此一來,一切就可水到渠成了,有勞先生。”
王據抿嘴笑了笑,忙道:“殿下謬讚,雕蟲小技,不登大雅之堂,其實這並非是下官的本事,說到底,還是這關東之地,百業興旺,即便是長安的舊臣到了這裡,也是樂不思蜀。”
秦少游聽到此處,不禁心裡有些感嘆,是啊,關東、關中,早已不同了。
定了定神,秦少游道:“詔書立即發出去,太平學裡今年肄業的人才,還有此前退伍的官兵,統統都要隨時準備徵調,從現在開始,隨時都要派遣,各鎮的都督,有人敢抗二皇子詔令的,要隨時打擊,函谷關的將士,抽調十萬出來,要隨時準備動兵,誰敢不服,就打誰!”
折騰了兩年,秦少游才真正圖窮匕見,他的目的顯然不是函谷關的韋玄貞,而是各鎮的諸侯。
不剪除這些土皇帝,即便殺入關中,那也沒有好處。
本來秦少游的重兵在函谷關,現在卻撤出了大半,十幾萬人馬,浩浩蕩蕩,分赴各方。
韋玄貞在函谷關裡也得到了一份李重福的詔令,只一看詔令,他立即明白,自己上當了。
為何秦少游不攻函谷關,那是因為人家壓根就是為了一統關外之地。除了關中,天下其他諸鎮,他都要一口吞下。
好大的胃口。
而這時候,關隘之外大量的五軍營和神策軍開始撤走,留下的軍馬,也不過是區區五萬。
天賜良機啊。若是這個時候,三十餘萬朝廷大軍出關,那麼接下來,會如何?
韋玄貞幾乎可以肯定,自己只要出關。就可以一舉殲滅城外的留守魏軍。
只是當他興奮的召集眾將提出這個構想的時候,所有人都沉默了。
數十個軍將,居然一個個緘默不言,沒有人附和韋玄貞的話。
韋玄貞不由惱怒:“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如今關外的魏軍空虛,此時若是不出關,更待何時,怎麼。諸位難道都不說話?這樣建業立功的大好機會就擺在你們面前,你們也不肯?哼,來,說說看……”
眾人依然默然無言。一個個面面相覷,韋玄貞很是惱火,這些日子,就沒有一日是順心的。他知得看向自己的女婿張晉,道:“別人不說,那麼張都督來說。嗯,說說看。”
張晉心裡嘆口氣。
自己這個岳父,還真是活在夢裡呢。
人家秦少游為何敢撤軍,為何會抽調大量的軍馬,去監視各鎮諸侯的舉動,逼迫他們納入神策府的體系之下,秦少游是傻子嗎?
若在一年多前,這確實是一個大好的戰機,可是如今……
張晉心裡嘆了口氣,如今已經今非昔比了。
關隘內的軍馬,哪一個不怨恨韋家,哪一個不對關東帶著嚮往,大家憤恨韋家更甚於秦少游,大家親近秦少游遠遠多於朝廷,在這種情況之下,你想要驅使他們去和關隘外的魏軍作戰?你穿著魏軍的禦寒之物,用著魏軍的草藥,噢,對了,軍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