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二人一起騎車去逛頤和園。鄧稼先說:“腳踏車我家倒有,可是??”試想,一位是國家待若上賓的貴客,一位是國家視若瑰寶的鉅子,人們怎麼會讓他們兩位老人去冒這種風險呢? 楊振寧冷靜下來,也只好遺憾地作罷。

還有一次,他們一道去北海仿膳,大家邊吃邊談笑著,楊先生對鄧稼先說:“這回你可以吃飽了,想當年在美國留學的時候,你可是常常餓肚子的呀!”可不是嘛,鄧稼先留學的時候,生活很艱苦,開始沒有獎學金,吃飯不敢按飯量吃,只能按錢吃。回想起這些往事,楊振寧和鄧稼先都笑了。

輕鬆的談話彷彿令時間倒轉,讓他們忘記了自己的年齡。也就是在那一次的見面談話中,楊振寧忽然問:“稼先,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人用了7年,蘇聯人用了3年多,英國人用了4年,法國人用了8年,為什麼中國只用了2年零8個月?”

鄧稼先沒有說話,他沉默著。他知道這是楊振寧很想知道的一個答案。但是,鄧稼先又確實無法回答。他無法滿足朋友的提問,因為這是秘密。

有的人把鄧稼先跟楊振寧對比,這樣非常不好

楊振寧和鄧稼先的工作區別是,楊振寧一生都在做理論方面的東西,而鄧稼先是直接進入實踐的。他們的不同點就是,鄧稼先做的是中國的核武器,中國國防事業極端保密的一部分。一個字,一個公式,一丁點都不能洩漏的,楊振寧的工作是極其開放的,他每一篇文章都可以馬上公開發表。

同樣的領域裡,差別就這麼大。其實鄧稼先在沒有到核武器研究院之前的工作也是開放的,他只要把論文寫完就可以發表。文章一發表,稿費很快就會寄來。那時候,鄧稼先只要拿到稿費,就會高興地去給小孩買玩具,買那種特別能放鬆心情的玩具,尤其愛給孩子買小腳踏車一類的玩具。買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