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在歷史的長河中,似乎算不上什麼,但這個對人類、對歷史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人的一生,卻是值得我們追憶和展示的。”透過這本傳略,我們再次感受到了許鹿希的執著和追求完美的精神。

……您做這件事情特別地嚴謹。

“ 我是像做科學實驗、帶研究生做科研一樣,每件事情都有證據。”

那是孤獨而又漫長的日子。但是,每當許鹿希在鄧稼先曾經用過的桌子上,整理和修改《鄧稼先圖片傳略》的時候,她就彷彿感覺到鄧稼先就在她的身邊。不是嗎,如果你想念一個人,那麼他就活著。

就是在這個5年裡,許鹿希決定把鄧稼先所有的已經或者能夠公開發表的科學文章結集出版。她要把鄧稼先從24歲到美國讀研究生起,到62歲在病房裡的最後一刻寫下的文字為止,在科學領域裡跋涉的文稿全部整理出來,展示他們那一代科學家的科學思想和人文思想,那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在2008年12月30日的那次採訪中,進門後她就讓我看一本《鄧稼先文集》,並說要把這本書送給我。當時我很感動地連忙接過這本書。許鹿希翻開書的前兩頁讓我看,我有些驚訝地說:“全是英文?”許鹿希沒有正面回答我的話,而是指著頁面上的英文說:“這是鄧稼先的博士論文。”再往後翻看,更讓我疑惑了,我說:“怎麼是物理公式和數學公式呢?”許鹿希說:“對,這些都是不保密的,是當時鄧稼先給剛剛調到核武器研製隊伍中的年輕人編寫的教材。”

許鹿希停頓了一下,給我講了出版《鄧稼先文集》的過程。

許鹿希說:“整理鄧稼先的文集非常困難,很不容易找到他所有的材料。也就是說,出鄧稼先的文集,就是把鄧稼先所有不保密的文稿找出來,這讓我費了很大勁。就說他1950年在美國普渡大學的博士論文吧,他是1950年8月20號拿到博士文憑的,過了9天,8月29號就坐輪船回中國了,所以他來不及把論文的全文帶回來,帶回來的只是文憑。因為要出這個文集,我就請楊振寧先生幫助,他有朋友在普渡大學,從普渡大學研究生院把42年前鄧稼先的博士論文全文影印件寄給楊振寧先生,楊振寧先生在1992年4月28日郵寄給我女兒鄧志典,她在儲存一個備份之後,再寄給我,這篇論文才得以編入文集。你看,這文集中的博士論文是這樣費勁搞來的,就這樣,文集上的材料都是一點點找出來的。”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十五章 天上人間情未了(4)

鄧稼先如果活著,他一定會做這件事

在2002年的5月,安徽教育出版社的王宏金編審專程來京,和許鹿希一起審閱鄧稼先公開發表的論文和全部著作手稿,同時,在徵得兒女們的同意後,鄧稼先的博士論文全文(英文)首次印刷出版。

……您怎麼想到出了傳記後又出版學術性這麼強的文集呢?

許鹿希說:“我一定要把這個文集整理出來。因為我相信鄧稼先如果活著的話,他也一定會把這項工作做起來的。

“1958年,剛剛開始研製原子彈的時候,組織上讓鄧稼先從各個大學調了許多優秀的大學畢業生,經審查批准,第一批調了28名大學生,後來稱為‘28星宿’,成為研究所的第一批青年骨幹。可是那些畢業生都是各行各業的,有學物理的,有學數學的,有學外文的,還有學建築的,學工程的,五花八門什麼都有。

“要把大家團結到一起設計原子彈,大家必須要有共同語言,都得懂呀,學外文的他肯定不懂物理,什麼中子、什麼高溫高壓、什麼狀態方程啦。要形成一個團隊的話必須得培訓。那時鄧稼先就自己講課,課的內容都是自己準備的,那些授課筆記的很多內容就是現在出版的文集中的內容,是不保密的。”

說到學習,那個時候由於是剛剛開始組織人手研究原子彈,還沒有離開北京,鄧稼先特別希望大家能夠早點兒把業務知識熟悉起來。他希望大家在學習上能夠抓緊,晚上勞動回去以後趕緊洗洗,吃點飯,坐下來學習。鄧稼先也給這些年輕人做一些輔導,一般都要加班到凌晨一兩點。

一次,鄧稼先和年輕人又加班到很晚,由於鄧稼先要回到北醫的宿舍,得走一條原來是高粱地的高低不平的土路,年輕人不放心鄧稼先自己回去,要送他。他有一部舊腳踏車,年輕人送他的時候他就推著車子跟大家一起走。北醫的家屬院有個規定,晚上10點半以後就關門了。四周沒有圍牆,都用鐵絲網圍著,傳達室有個老頭看門,因為經常加班到一兩點,鄧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