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得上頂級的器物。
天界三十六層,由低到高每層天界之間的差別不比凡界與天界的差別小,所以器物等級因其所處的天界亦有大有差別,且在每一層天界之內也有高低之分。陶勳從未到過天界,不知道惥踿鼎的威能到底如何,他最關心不是玉簡中所記述的功能、神效,而是它究竟能承受多大的火力。
以前他沒有參悟出太元仙靈力,僅能以太元元力發動出來的不完全版的太元靈火就可將凡間一切鼎器燒化,就連天界仙獸雚疏也害怕它,只有天界的鼎器才能承受它的完全火力,現在他若以太元仙靈力發動真正的太元仙靈火不知道惥踿鼎能不能承受?
太元仙靈力再上一步就是太元仙元力,他連這個也已經領悟出來,以太元仙元力發動太元仙元火,天知道那會是怎樣的威力,他很想試試,可這種屬於天界中三天才有的力量一旦出現在凡界必然導致凡界天地規則失衡,進而引發災難,現在有惥踿鼎在手後他的心思忍不住又活絡起來:在此天界鼎器中略試一試不同層次的太元天火或許會比較安全吧。
動手之前,陶勳再次反覆推敲以前制定的方案,在心裡過了一遍,為安全起見在丹器室內又加上三層禁制,才放心地開始自己的試驗。
第一步是須將惥踿鼎煉化為己用,玉簡中有煉化之法,只須按部就班即可,這其中最關鍵處是必須以仙靈力來煉化,現在對他已不是問題。
仙訣發動,仙靈力狂湧而出瞬間化為一層透明的、不斷變化形狀的氣團,用氣團裹住方鼎後立即有無數資訊從裡面衝向他的神識,鼎器裡上十二萬六千個節點控制鼎器的全部功能,每處節點位都留有原主人的印記,他首先須將這些印記抹除,這便等同於與十六天界的天仙進行一場隔空大戰,其中艱難可想而知。
陶勳之前一直不清楚自己的道行究竟到了何種境界,煉化惥踿鼎就是一塊試金石,道行深幾何一試便知。
第一步的過程整整花去他三天時間,將那十二萬六千個點位的印記成功抹掉後,陶勳幾乎委頓在地,他此刻近乎完全虛脫,實在是太難了,天界天仙的威能果然不同凡響。
經歷此一遭,他對自己的道行有了個模糊的概念:在仙基境界上自己應該可望那位十六層天界的遲穭子之項背,這得益於對《天冊》秘篇、蓬城老人所授法訣、自己本源力量的領悟小有所成;在仙力層次上,太元仙靈力質勝於對方,但在量能威力上遠遠不如,所以綜合來算自己的境界應當不低於十層天界天仙,但在仙力層次可能只相當於二層天界以下。
此結論並非他妄自估算所得,玉簡裡有明確的時間對照表:一、二層天的天仙需三天方能煉化此鼎。天界與凡間的時間並不統一,不過就象陶勳當年在易戴之山變境時那樣,當他運功煉化的時候所經歷的時間是按照器物等級對應的時間標準渡過的,惥踿鼎是十六層天的天器,那麼煉化它的時候時間就按十六層天界的時間渡過。陶勳的仙基境界接近於十六層天界的遲穭子,所以他所花的這三天功夫在凡界也是三天。
得到這個結論的陶勳頗為鬱悶,別人境界到了便飛昇天界,自己明明境界到了卻連飛昇的影都沒有,這算什麼事嘛。
做完煉化第一步,第二步就簡單得多,無非是將自己的元神印記烙入十二萬六千個節點,他休息了兩天再次動手,這第二步只花了一天時間即告完成。
接下來的半個月,陶勳沒有一鼓作氣繼續下一步,而是離開丹器室到自己的靜修室閉關,別看小小的煉化惥踿鼎的經歷,他從中領悟到了許多東西,孤雲山洞府中修復的十三枚玉瞳簡中天界修煉經書就達六部之多,此番煉化鼎器過程中所得正好可與那些經書裡內容印證一下。
出關後,陶勳先到外間巡視一番,留訊臺裡沒有信件拜柬,看來清剿幫會餘孽進展順利,也沒有仙道界的人前來拜訪。再到丁柔的靜修室外細心探視,發覺妻子的修煉異常順利,或許很快就能出關了。丹器室內,歐、杜、官三人正在完成他之前佈置的功課,也是到了尾聲隨時可以收鼎出器。
既然一切正常,陶勳便鑽回到自己的凡器室裡,重新佈置起重重禁制,開始對新得的鼎器試火。
陶勳放出惥踿鼎,發動火訣,這一次試驗的是普通太元元火,赤白的火焰在鼎內熊熊燃起,先是七成火力,然後一層一層加到十成,惥踿鼎泰然受之,火力一絲一毫沒有外洩或浪費。他心頭欣喜,不管怎樣這件鼎器至少保證了他可以隨意用太元元火煉製出凡界最頂級的仙器。
接下來第二次試火用上的便是太元仙靈火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