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及得上一個沈太傅。
甚至有官員回執斥聶償恩危言聳聽,令他勿再散播謠言,攪得人心惶惶。
楊昭不為所動,依舊我行我素。
六月十二,程陽湖、六亭湖連降暴雨,使得松江水位迅速攀高,加之上游來水和潮汛的影響,洪峰正式來臨……
六月十四,洪水衝破青永縣堤壩,水淹方圓百里,無數街道和院落被洪水沖垮,二十多萬人失去家園。
六月十五,松江水位持續上漲,臨馬縣合鎮垸潰決。
六月十八,汛情愈發嚴峻,年溪縣、樓川縣相繼決堤,至此,湖州轄下十二縣已失守四縣。
六月二十,九錦大堤發生決口,渾濁的洪水湧入寧白、順梅、平紡、德豐四縣,水面漂浮著枯枝爛葉、鍋碗瓢盆,數十萬畝良田毀於一旦。
不足十日,湖州已成一片澤國。
人類面對自然偉力,渺小得不堪一擊。
**
亥時,楊昭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中,俆妙君見他渾身溼透,忙遞上一碗薑湯,關切道:“今日如何?”
楊昭將湯水一飲而盡,放下碗道:“松江水位依舊不退,幾乎與鴻康十六年持平,如今只能寄希望於上游降雨的減少,否則……好在此前修整了堤壩,杏陽縣暫且算安全。”
俆妙君見楊昭眉宇間隱有憂色,擔心地說:“可有什麼不妥?”
“如今湖州已有八縣遭了洪災,災民足有五六十萬之多,長此以往,杏陽縣必難獨善其身。”楊昭心中煩悶,更可怕的是,若是小梁縣發生潰堤,洪水將直逼府城……到時候,只怕上面會下令炸燬杏陽縣大堤,分洪以保府城安危。
一旦炸堤,以杏陽縣的地勢,或許將徹底被淹沒,他於心何忍?
俆妙君道:“我聽說,鄰縣已有不少災民正往杏陽而來,你可有準備?”
“有。”楊昭抬起來頭,眼神中帶著無可動搖的堅定:“我打算開倉放糧!”
俆妙君一驚:“這……此事風險極大,杏陽縣中存糧於災民而言不過杯水車薪,即便你安頓好他們也未必有功,若是出了岔子,你可是大過。”災民最易生變,一旦發生民變,楊昭項上人頭必定不保。
“我怎會不知?”他見過的文武百官沒有上萬也有數千,官員們心裡想什麼他再清楚不過,可是在其位而謀其職,若只求自保,尸位素餐,他如何對得起太傅當年“渡眾生,平天下”的教導?又如何對得起他所堅持“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王道?
至於任務,救黎民於水火,難道不是在維護天道?
屋外疾風呼嘯,木窗忽然被吹開,雨,又開始下了……
然而楊昭的決定並沒有想象中順利,不但放糧之策受阻,縣裡的富戶們也不支援,洪水如懸在頭上的一柄刀,人人自危,他們只顧清掃自家門前雪,哪肯管他人瓦上霜?
楊昭並非不理解,但大難將至容不得他有半分猶豫,他雷厲風行地清算了數人,終於嚇得不少蠢蠢欲動的人都老實了,一時間,杏陽縣內再無一隻蟲兒敢作聲。
時入六月下旬,越來越多的災民湧向杏陽縣,楊昭並未放他們入城,他提早就令人將北門郊外規劃整理,搭建了許多簡易的棚子,還有公用的灶房、浴室及茅房,每日僱傭專人清掃衛生,畢竟災民不是最可怕的,瘟疫才是!
千辛萬苦趕來的災民們見杏陽縣城門緊閉,心中本已絕望,卻有一位樣貌俊朗、端方特立的年輕官員候在前方,著人將他們帶去了安置區。待數千災民一一安頓妥當,他們才得知方才的青年便是杏陽一縣的父母官,眼前這一切均出自他之手。
災民們心中感激,紛紛面向城門而跪,口頌青天,哭拜之聲傳入杏陽縣中,官吏百姓無不肅然起敬。
這,就是民心!
**
聶宅。
聶向文……不對,如今應叫沈向文了,他正委屈地對林氏抱怨:“我那哥哥好生霸道,竟敢拿聖上賜予孩兒的匾額作伐子,逼得孩兒不得不捐出大筆銀錢,縣裡其餘富戶們也是怨聲載道,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他這樣公行搶奪,未免太沒有天理?”
林氏柔聲勸慰:“如今洪災當前,咱們既有餘力幫扶,捐一些本是應有之義,何況,此劫一過,聶償恩的行事忌諱頗多,賞罰難測,倒是你們的善舉必然會有所補償。”
沈向文一噎,才反應過來這林氏與馬氏大不相同,忙改口道:“孩兒也不是不願捐糧捐錢,可他逼著來算怎麼回事?東西是咱們給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