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樽骷搖保�俺┫�樽骷搖斃枰�頸臼槎汲┫�N易約嚎粗氐某て�∷怠端吶坡ァ泛吞厥饢謀鏡摹妒饔肓滯�凇貳端餃蘇障嗖盡氛飭僥甓賈賾×耍��慷疾淮螅��黃鷲�郟���渙碩嗌傺矍潁��遙�掖右瘓虐肆�旰蟀肽昶穡�嘀埔膊輝謐ㄒ底骷蟻盜校�蟻衷誥褪且桓靄��緹靶瓷��雜櫚耐誦萁鵒烊≌摺!耙襖嫌餚蘇��眨�E負問賂�嘁桑俊�

每天《晚報》到手,必要翻到有找不同漫畫的那一版,無論是有八處還是九處不同,我總能一一找全。我很快樂。在仔細看圖的過程裡,相同處令我想到人己相通,而不同處激勵我保持個性。全與人同不是好的人生。有幾處與眾不同之處,才不枉在世一場。我也許還會再有忘帶門鑰匙的失誤,但我不會有失卻自我的迷茫。

謝幕與終曲

至今回想起母親,在劇場演出結束後,那樣重視演員謝幕的表現,還不禁感動。

她不僅會隨著大家一起鼓掌,微笑地仰望著走到臺沿謝幕的演員,還總是嘴裡喃喃有詞,發出些感嘆讚揚,彷彿人家會聽得見似的。她總屬於把掌聲堅持到最後,直到幕布合攏再不掀開,才意猶未竟地離場的那批鐵桿戲迷之一。不等回到家中,在公共汽車上,她就會抿著嘴笑,跟家裡人宣佈:“今天謝幕六次啊。真精彩呀。”或者說:“別看今天謝幕才三回。其實也很了不起。”她很少有對演出不滿意的時候,當然,那也是因為劇目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父親只愛看京劇,母親除了京劇,其他劇種比如評劇、曲劇、河北梆子也都喜歡,而且也很愛看話劇,我小時候跟母親進劇場觀劇的次數最多。

母親重視演員謝幕,當然首先是對演員有一份濃釅的尊重。她說過嘛,應該像愛惜每一篇字紙那樣,珍惜每一回觀看到的演出。但那也絕不僅僅是一種理性支配下的禮貌。母親有感悟藝術的天性。記得十幾歲的時候跟她去看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演出的契訶夫名劇《萬尼亞舅舅》,孫維世導演的,金山主演。那出戏展現的生活和人物不僅離我那樣一箇中國少年極其遙遠,其實與一直並沒有走出過國門的母親也很隔膜。但是幕布一拉開,記得第一幕布景是十九世紀俄羅斯外省農莊花園一隅,穿西服的紳士和穿拖地長裙的淑女慢條斯理地在臺上活動著,從樹陰下的長餐桌上銀閃閃的大茶炊裡接茶喝,說著一些很平淡的話,我開始真有些“豬八戒吃人參果不知其味”,不知不覺左腿抖動起來,母親感覺到了,用右手輕按我左腿膝蓋,輕聲在我耳邊說:“看他們多不順心啊!”母親這一句提示,竟讓我一下子捕捉到了此劇的情調,我像母親一樣專注地觀看,漸漸從那些似乎平淡的對話裡,聽出了味道,小小的心於是琢磨起來:景色那麼美,穿的、吃的、住的那麼好,可是這些人為什麼那麼不快活?……當然,整齣戲演完,我也不能說真看懂了什麼。演員謝幕的時候,母親照例感動地久久鼓掌,我也跟著鼓掌。回家的有軌電車上,我跟母親說:“這戲好。”母親問:“好在哪裡?”我就說:“萬尼亞舅舅跟他侄女兒索尼婭說:你的頭髮真美。索尼婭說:一個人長得不美的時候,人們就會安慰她,你的頭髮美……”母親微笑了,笑得像緩緩開放出一朵花,說:“能記住這麼幾句臺詞,也不枉你看了這麼一齣戲,他們也不枉演了這麼一場啊。”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話太老了。其實還可以說些“年輕話”——戲吸引人恰是因為不盡如人生,而人生的詭譎其實遠非任何戲劇可比。現在回想起母親帶我看戲的種種情景,忽然憬悟:觀戲的最大意義和樂趣,是在人生中鑲嵌進一些“美麗的停頓”。

母親帶我看了戲,也薰陶出了我的文明習慣。母親仙去二十年了。現在我進劇場不多了。但一旦去劇場觀劇,我總是提前進場,中途絕不“抽籤”。我最見不得那些未到幕落就站起來撤退的看客,我總是以真誠的鼓掌和仰望來對待演員謝幕,離開劇場回家的途中,我會回味那些最打動我的片斷。

西方古典歌劇正式開幕前,往往會有好幾分鐘的序曲。多數西方電影的最後,是一邊放映詳盡的演職員表字幕,一邊響起終曲,有時終曲會是一首很長的歌,像好萊塢大片《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曲,就不是穿插在情節流動當中,而是放在最後字幕走動時,由席琳?迪翁深情唱出。許多中國觀眾還不習慣在電影院裡靜坐到全部字幕走完,欣賞完終曲再離座,有的影院甚至也不待複製徹底走完便停止放映;一些人士在家裡看光碟,就更不耐煩聽電影的終曲了。記得三年前我在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看一部法國電影,故事結束後黑底子的字幕走動了大概有五六分鐘,但只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