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麻索絞地緊緊的。
營寨向外二十米,正面南方姚梵軍隊,橫向每間隔十步放置了一門火炮,一字排開24門。合抱粗細的鑄鐵炮身躺在笨重的木架上,木架的四輪同樣笨重,木質實心,輪子外層別說橡膠,連鐵皮都沒有包裹,木輪寬約二十公分,高五十公分,看上去像個原木的切菜砧板。
淮軍每個步兵營都配有六門火炮,每炮配8個炮手和12名輔兵。王正起手下四個步兵營有24門12磅前裝滑膛炮,每門炮配有20發炮彈,理論上有三千米的射程,但是實際作戰中,淮軍的炮擊以肉眼為限,再遠就純屬瞎蒙了。
炮兵陣地兩翼,則是四個步兵營兩千名手持洋槍的淮軍,按照左右各兩個營平行排布。淮軍每個步兵營分成十哨,每哨五十人,配兩名正副哨長。姚梵看到淮軍每個營前面分成左中右三哨,每哨排成兩列橫隊,三個哨一字排開,每哨橫隊身後各有一個同樣排橫隊的策應哨,至於剩下的四哨,則依舊列成橫隊,在中間策應哨後面一層層的密集待命。整個營的陣型彷彿是一個大寫的粗體字母“t”。
淮軍的武器已經達到了現代軍隊的模樣,長槍大刀都被摒棄,兩千步兵手中用的全是步槍,姚梵仔細觀察,發現居然很統一,用的是恩菲爾德1853滑膛步槍和前者的美國版——m1855春田步槍,都是前裝滑膛步槍。
可姚梵並不把清軍左右兩翼四個營步兵的陣勢看在眼裡,真正讓他在意的是清軍兩翼最邊緣處的總共八個手持大刀片子和短矛的騎兵營。
按照姚梵的計劃,他希望能在淮軍騎兵對自己兩翼發動快速衝鋒之前,就把淮軍中路的步兵打崩潰。
姚梵轉過身來,面向高丘後方。
全軍已經長長的擺開陣勢,左右兩翼稀疏地展開單薄的散兵線,中路的一營二營三營集結了十個連的重兵,巨龍般向後蜿蜒伸展而去。
綠色的鋼盔,藍色的戰服,映襯著戰士們莊嚴的面容,每個人臉上的冷酷平靜之下,都湧動著激動與憤怒。
戰士們已經做好準備!今天要殺個痛快!
姚梵下令道:“炮一連準備!對敵中央炮兵陣地發起連續速射炮擊!”
“兩翼散兵縱隊立刻展開,左右包夾,對敵騎兵叢集發動遠距離射擊!”
“中央一營教導連四個機槍小組準備,前出對敵炮兵線右側步兵實施火力試探!看看敵人士氣如何!”
……………………
姚帆一道道命令如驚雷閃電一般傳下去,高丘之後鋼盔湧動,矯健的戰士們已經完成準備,取出揹包中所有子彈和手榴彈帶在身上,把揹包整齊的放在地上。他們一個個如猛虎般奔跑在原野上,端著五六式半自動步槍輕快的從姚梵面前縱躍而過,敏捷的動作中凝聚著這段時間訓練與實戰中學會的紀律與頑強!
王正起站在清軍右側的步軍陣後,在臨時搭建的一個兩米高的小土臺上用單筒望遠鏡看著遠處稀疏躍動的一個個綠盔藍衣綠膠鞋的膠賊叛軍。
“那姚梵會不會帶兵?戰線居然如此之散!西面的二百人已拉成一里有餘,居然還在散開!東面一百人出頭,居然也散開成了一里寬!”
“傳令下去!左翼徐自向、右翼王正泰,兩個騎營前出迎敵,靠近後散開,對膠賊兩翼發動全面衝鋒!衝破兵線後聚攏,再向北衝擊膠賊中路,配合我中軍前後夾擊!左翼袁雲冰、右翼羅廣麥兩個騎營跟上前營,對敵兩翼步軍反覆衝殺!一個人頭都不要放過!”
王正起的命令一道接一道地傳遞下去,在他看來,眼前的這夥膠賊頃刻之間就要覆滅。
“這些膠賊,居然敢小看於我!”
“洋槍大炮在手,兩千鐵騎巍巍。那太平軍幾百萬的軍勢我都不放在眼裡,這些膠賊僅僅一千人,也敢作亂!
“簡直放肆!”
王正起皺鼻瞪眼、胸中氣血翻騰,狠狠鄙視著綠毛膠賊,由於姚凡的軍隊都帶著綠色鋼盔,打紅旗,從即墨逃出的鄉紳都稱之為綠帽兵,可是越傳越離譜,傳成了綠毛赤面,最後,連清軍也稱他們為“綠毛膠賊”了。
姚梵這次出兵沒有帶紅旗,雖說清軍的炮兵很爛,可姚凡也不希望給對手樹一個靶子。
炮一連四個炮班已經將四門82mm迫擊炮在高丘上架好,經過瞄準,準備開始對1500米外的清軍陣地進行火力打擊。
好不容易有機會大顯身手,桂八顯得過於激動。
“一排準備!仰角45!標尺012!二號裝藥!殺爆榴彈!一發試射!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