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機撒藥之類的防災手段還是沒影的事,可憐的李昂每次只能下罪己詔,向老天爺自我檢討。有次,李昂實在被旱災折磨得不行了,就當著滿朝文武的面信誓旦旦地說:“如果三天之內還不下雨,我就主動下臺!”大臣們於心不忍,紛紛跪倒外面求雨。老天爺這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心軟,三天不到,就降了一場大雨,李昂才沒有提前下臺。除了天災,更讓李昂頭疼的就是人禍——牛李黨爭。當時朝中大臣分裂為以李德裕和牛僧孺為首的兩大派別,整天吵吵鬧鬧,互相傾軋。就拿李德裕本人來說,他先是從地方上的節度使做到了宰相,沒過多久,又從宰相打回到節度使。上上下下,跟坐電梯沒啥兩樣。李昂本人沒有後來的唐武宗那麼強勢,對此只能無奈地空喊兩聲:“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

李昂的不幸除了天時不好之外,他本人的優柔寡斷和性格軟弱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譬如宰相宋申錫是李昂的鐵桿粉絲,一心想剷除宦官,幫助李昂實實在在地掌握朝廷大權。此事得到李昂的首肯,宋申錫就開始秘密籌劃,但是計劃不慎洩漏。宦官首領王守澄立即興師問罪,要將參與此事的所有人全部處死。李昂關鍵時候做了縮頭烏龜,忙著和宋申錫撇清關係,對王守澄的無理要求沒有全部照辦,但也只是打了九五折。這件事情後,王守澄的氣焰更加囂張了,大事小事都要插上一手,把李昂擠兌成了像一千多年後的光緒一樣的傀儡。

為了確保沒有第二個宋申錫,王守澄還在李昂身邊安插了兩個間諜——李訓和鄭注。前者是個著名的風水大師,把《易經》啃得滾瓜爛熟,號稱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李半仙。他本名叫李仲言,是大宰相李逢吉的侄子。從前幹過幾件不厚道的事,被送到邊區勞動改造。後來為了讓皇帝知道自己已經改過自新,將名字從李仲言改為李訓,意即得到了教訓。當時李逢吉有意巴結王守澄,就讓他帶著大把的銀子去走後門。憑著自己八面玲瓏的本事,很快他就成了王守澄的親信。而鄭注是個有些道行的江湖郎中,在李昂身患中風期間,曾經只用一道方子就藥到病除。他本人頗有心機,而且天生一副伶牙俐齒,很得王守澄的信任。正因為二人各有兩把刷子,王守澄才可以名正言順地派進宮裡,表面上一個給皇帝講《易經》,一個給皇帝治治頭疼腦熱,暗地裡嚴密監視李昂的一舉一動。

讓王守澄等人沒想到的是,長期和他們打交道的唐文宗早已成了老江湖,沒多久就識破了詭計。他不動聲色地實施反間計,透過思想教育和高官厚祿雙管齊下,竟然讓二人改邪歸正,加入革命的隊伍。第二年,唐文宗任命李訓為宰相,鄭注為風翔節度使,讓他們裡外夾擊幹掉宦官們。這二人果然不是省油的燈,宦官中的許多重量級人物,如左神策軍護軍韋元素、樞密使楊承和、王踐言、山南東道監軍陳弘志等在很短的時間裡,就被一一拔除。宦官們的老大王守澄渾然不知,還以為二人是給自己剷除異己呢,壓根兒沒做任何提防。李昂和他們二人商量後,決定採用明升暗降的方式,把王守澄的烏紗帽狠狠地拔高了一下,成了表面上十分風光的左、右神策軍觀軍客使,趁機將其手中的大權轉給了另一個太監仇士良。直到這時,王守澄還沒有發現二人已經成了大叛徒。一切準備就緒,李訓、鄭注將一杯毒酒送到了王府,連喊冤的機會都沒給王守澄,就讓他見了閻王。

和太監決戰的唐朝皇帝(4)

走完了第一步,李昂馬上興奮地吩咐李訓和鄭注準備第二步——徹底剷除太監!這次不以殺一個太監為目標,而是要殺掉一群太監,將這顆困擾唐朝幾十年的毒瘤一次性摘除。三個人經過秘密磋商,決定採用內外夾擊的方式,聯合地方武裝力量一起動手。李昂將時間選定在王守澄發喪的日子,屆時大大小小的太監都會前去弔唁,實在是剷除行動的最好時機。如果計劃按此實施,或許真的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宦官專政的局面。但是,李訓改了名字卻沒有改掉心眼兒,他生怕鄭注搶了頭功,到時候自己坐冷板凳。所以在鄭注離開京城後,他又提出了另一套計劃。李昂一向小事精明、大事糊塗,加上李訓又是出了名的風水大師,他沒過腦子就同意了。公平地講,雖然鄭注倒向李昂一邊有求官求財的意願,但他考慮問題還是比較周詳的。對於李訓,他更是沒有存太多的心眼兒,畢竟大事成功之前就籌劃怎麼分贓是很危險的。就這樣,在鄭注不知情的情況下,李訓和宰相舒元輿決定提前在京城發動政變。

一切都在按李訓的新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到公元八三五年十一月,鏟奸行動開始了。一天上朝時,金吾大將軍韓約扯謊說老天爺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