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4部分

這說法早年就有,可那時多是大家說來一笑的調侃話題,並不當真,現在捲土重來,國人八卦之心頓時沸騰了,除了說書段子,甚至還出現了一系列以“清宮英後”為主題的小說,官府全力查禁,都沒能盡數封殺。

這般傳言原本也只侷限於八卦範疇,可鞍山大戰結束後。皇帝下令全軍停步,事態一下就燃了,八卦傳言瞬間起爆。變作政治謠言,但凡有點見識的都清楚,民間的政治謠言。往往就是上層的政治真相。

連鄉間老農都在說:“咱們的紅衣為啥要停步啊?因為武衛軍那幫頑固韃子被消滅了嘛,這下萬歲爺就能推著太后在韃子身上榨到更多好處,讓他們乖乖聽候發落了。”

瞧,傳言的威力就是這麼大,國中不少民人甚至直接稱呼茹喜為“太后”了。

這當然不怪那些民人愚昧,誰讓這三十年來,李肆對茹喜的態度,自表面上看去。總是扶持多於懲治,而茹喜對李肆的態度,總是恭順多於抗爭呢。

即便是兩年前的民亂和北伐時的團結拳之亂,似乎也可以歸罪到死硬派滿人身上,那什麼滿州五虎將在遼東那般猖獗就是最好的例證……

現在好了,連三娘等人都開始懷疑李肆跟茹喜的關係,準確說。是再度懷疑,兩人是不是玩一場埋了三十年伏筆的大大棋局。

李肆的澄清沒有太大作用,三娘點出了關鍵:“你可以從……為什麼要大軍停步這事上開始。”

為什麼要大軍停步!?

就因為這事很難解釋,所以李肆面對媳婦們,才覺得異常棘手。

北伐之後。輿論紛紜而起,再有同盟會溝通北進的國人各股勢力,本就相當興盛的英華“傳媒產業”再度迎來爆炸性發展。由昔日門下省新聞司升格為中廷直管的“登聞院”在月初統計上半年報刊令狀發放情況時,震驚地發現,英華一國現在已有一千七百多份報紙,五百多份期刊,還不包括各縣府、學院、行會和社團自辦的那些無廣告經營權,免費派送的非正式報刊。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輿論”在迅猛壯大,發展最猛的一部分輿論來自最底層的一般老百姓,在他們眼裡,政治謠言和緋聞八卦沒太大區別,而鼓譟李肆與茹喜這種“非正常關係”的謠言,就來自這一部分“平民輿論”。

平民輿論的崛起開始讓國中輿論分化,當三娘等人跟大部分國人被謠言擾動時,她們並沒注意到來自另一部分輿論的爭論,這是主要由參與政治的精英階層所匯聚而成的輿論體,它還沒有與新生的平民輿論完成對接。

這爭論是由還沒來得及撤銷的通事館北京總領館收到的一份“正式外交檔案”所引發的,“正式外交檔案”是通事館的說法,通俗的說,就是一份同時蓋有滿清慈淳太后和道光皇帝大印的詔書,詔書以精煉文辭,概括了阿克敦早前所述的請降條款,實質就是一份正式不能再正式的投降國書。

如果哈達哈黃泉有知的話,對這份國書也許會有什麼意見,國書是在八月二日送達總領館的,那時他跟阿桂、兆惠、高晉等人正激情澎湃地在鞍山沙河北岸籌備抗敵大計呢。

滿清正式請降是好事嗎?

當然不是好事,先不說這不符合李肆和國中激進派的期望,此事還喚醒了溫和派,讓他們敢於發聲了。看,滿清已經投降了,開列的樁樁條件已是卑躬屈膝至極,再打下去,不管是絕族還是遷族,不僅有違仁人大義,將士還要流血,國人還要流汗。

溫和派還不止是單純的仁義說教,他們也提出了極其現實的問題,滿人還控制著盛京大半地界,數十萬漢人以及數十萬被逼入了漢軍綠旗的漢人還處於滿人控制之下。如果把滿人逼得退無可退,河北大地的血雨腥風,很有可能在盛京再度上演。滿清那份國書裡也委婉地提到了遼東漢人問題,這未嘗不是一種威脅。

如果把李肆所主導的滅滿之勢比作一輛四匹馬拉的馬車,那麼溫和派這匹馬已經在拖馬車的後腿,而激進派那匹馬卻又在偏離方向。北伐剛起時,國中就出現了近似於納粹的族群優越論,到此時,這論調更為成熟,開始系統地以血緣傳承為基礎,闡述漢人為什麼優越,滿人等夷狄為什麼野蠻落後。

在這種忽略文明歸屬,只看血緣族群的論調上長出的若干觀點非常危險,包括將“華夏”和“夷狄”定義在血緣基礎。而不是文明基礎上。強調這個定義下的“華夏”和“夷狄”絕不相容,彼此是你死我活的鬥爭,這種包裹著民族弱肉強食觀的論調鼓吹英華應該嚴格執行細分族群。相互區隔,以利漢人“血脈純粹”的民族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