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人人結保,戶戶連坐。原本對他很有好感的江南民眾,也開始吐起唾沫。
薛雪一家跟急腳遞產業有些牽連,也受了打壓,一怒之下,乾脆全家搬到廣東來,只求活個輕鬆。
“這還只是開始,如果張伯行不懸崖勒馬,以後過來的,就不止於學醫之人,連正經的讀書人都要跑來了。”
段宏時這麼說著,李肆卻是心喜。在這個時代,學醫的本就是讀書人,而且是無心仕途官場,心中帶著點憤青種子的讀書人。只要到了他李肆的地盤上,心思怎麼也會活絡起來,稍稍推一把,就如薛雪一般,不必治人了,跟著他治華夏這個病人吧。
“那麼老夫也開始了……”
段宏時摩拳擦掌,他的“白城書院”已經打理完畢,可以正式招生了。
這個書院是李肆籠絡廣東讀書人的基地,但現在還不會直接談什麼天主道,第一步計劃是招收那些仕途無望的讀書人,給他們進行“職業培訓”。
這是“神經阻斷計劃”的另一部分,李肆要在他能控制到的府縣大開méng學,將他原本的李莊莊學大規模複製。莊學三年來已經凝練出了相應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也是新的。除了調整書寫習慣,教材內容也更注重全面培養,比如數學、天文、地理,還有叫“格致”的學科,將粗淺的物理化學róu在一起。
méng學是給後面的商學工學,乃至軍學輸送人才。可李肆手下沒那麼多合格的教師,將廣東讀書人招到白城書院培訓,既能讓廣東讀書人對他李肆這個勢力有所瞭解,又能推動初步教育,還能借由méng學途徑穩定人心,這是一舉三得的事。
怎麼吸引這些讀書人來當塾師呢?
首先就是待遇了,一個嚴密的等級在迎接他們,從最底層見習的二兩月薪,到最高層méng學教長二十兩月薪,還外帶住宿、飯食、衣物、筆墨等等福利。
這只是最基礎的,另外一項更有吸引力,他們培訓完畢,成為塾師後,依舊還是白城書院的人。白城書院的藏書樓,刻印坊等等服務機構,都會為他們服務。在白城書院一邊教書,還可以一邊讀書,誰不願意?
唯一有些麻煩的,就是某些地方可能與這些讀書人的傳統習慣不同,比如必須要學很多新東西,包括新的書寫習慣等等,這方面段宏時自己都有些牴觸。這就看實際cào作裡,他怎麼去柔xìng安排了。
第一期計劃是招收到至少三百名學員,進行為期半年的培訓。有之前李莊莊學三年來積累下的十多名教員照顧,應該不算太難。
這樣的計劃,如果放在之前,根本就是天方夜譚,如此大規模吸納讀書人,府縣早就當作非常的異動,一面上報,一面下查。可現在這事不在之前白城密約的範圍裡,只要當地官員閉上眼睛,廣東官場都裝作沒看見。
畢竟康熙還沒決定下一步的處置措施,他們就只能以之前朝堂jiāo代的“安穩”為方針,穩坐泰山就好。再說了,李肆在喜宴上給他們來的一番cào演,也讓他們心驚ròu跳,不敢luàn動。
段宏時動作了,範晉也動作了。
他這邊的工作,跟翼鳴老道徐靈胎連帶段宏時的方向有些不同,他得凝練軍心。
雖然之前創立了天刑社,可思想骨架是李肆那一套,很樸素,很犀利,但是跟華夏傳統不怎麼聯絡得上。跟著李肆一路走出來的英德司衛,連帶反意很濃的香港水勇,接受這一套沒什麼大的障礙,發展也很順利,但擴軍之後,問題就出來了。
佛山翼的表現就很典型,李肆和範晉心裡有底,廣州翼等等城市和其他地域的兵,雖然都在回爐重造,以訓練香港水勇的模式,打磨成合格的戰爭機器,但骨子裡的軍心卻還沒立起來,在他們這個群體裡,天刑社發展很慢。
天刑社是在說為什麼而戰,這個思想高度,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大多數人還只是處在“我該學誰”的層面,範晉忙的就是這事。
他寫了一本書,內容很粗淺,名字叫《古今名將傳》。
看著吳起、李牧、霍去病、班超等等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李肆感嘆,自己確實忽略了這事,華夏幾千年歷史,有那麼多軍人值得效仿,從他們身上凝練適合的特質不就好了?
於是他也加入到了這項工作裡,將這本書改名為簡明的《聖武傳》。
“文要立聖,武也要立聖嘛。”
李肆這麼說著,範晉對這名字拍掌叫絕,李肆卻又是心中一抖,好像又放出了什麼了不得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