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6部分

李拔卻更是嚇著了,他可才剛上任,陳元龍哪來的訊息?

“報紙探得清清楚楚,周邊幾省,知府更替都沒落下,更別說巡撫。”

陳元龍揚起一份報紙,報頭上寫著《中流》二字。

“廣陵先生是怕了麼?”

李拔心中打鼓,感覺這南蠻世道大不相同,不知道陳元龍是不是已變了心。

陳元龍苦笑道:“怕的什麼?都快入土的老頭子了,連蒙童都留不住,天厭之人,該是你怕沾上老夫這晦氣。”

一邊說一邊將李拔迎進屋子,聽這話裡的幽怨,李拔隨口問著怎麼回事,在他想來,該是南蠻官府故意刁難。

陳元龍嘆氣:“現今這英華一國廣辦蒙學和小學,算學、格致、天文地理,從蒙學都要教起。鄰人不願再讓學童在老夫這裡啟蒙,都轉到了附近的官辦蒙學。”

李拔怒而拖案:“南蠻這是要自幼時毒害人心啊!呃……陳老,有何不妥?”

見養陳元龍發愣,李拔趕緊換了口氣。

陳元龍搖頭:“說不上什麼毒害人心,算學、格致,也是古學之道…”

這是陳元龍自己的心事,遇著了熟人,也就開啟了話匣子,徑直道來。原來他只精儒學,周邊鄰人都覺得,如今這世道,從小多學東西更好,不能光念四書五經,當然,官辦蒙學還不要錢,所以前把學童轉送他處,陳元龍的日子頓時難過了。

城區的學正,歸善縣的學愉,甚至知縣都來找過陳元龍,希望他進縣裡的學校教書。蒙學、小學乃至縣學,隨便。可只要入學校當先生,那就有了官身,陳元龍自然不幹。他真要當官,向李肆低頭,怎麼也是個侍郎尚書,何必套個品綠皮招搖。

陳元龍嘆氣:“現今這裡的朝廷,把聖賢書稱為國學,貌似尊崇,其實下了框子,跟其他學問並列。我輩孔聖之徒,再別想獨居廟堂…”,”

這個話題正涉及到南蠻的文治,李拔有了興趣,繼續追問下去,不多時,就對南蠻學校和科舉之事有了大致瞭解。稍稍一品,心中無比震懾,這南蠻文治,竟是如此下力!

先說學校,這英朝廣辦蒙學和小學。學童六歲啟蒙,目標是認字和尋常讀寫,除了新版三百千、弟子規,同時還教一些粗淺的算學、格致、天文地理,甚至還有傷殘老兵訓什麼佇列拳,分作三年,年年升科。

小學則是經制六年,四書五經要讀,算學也要學得更精深,格致也分作了物理、化衍和生識,還要學什麼國,當然,首要就是學那本《皇英君憲》。

陳元龍指了指角落裡的一堆書:“蒙學和小學所用之書,都是國子監所定,老夫找來細細看過,只能說……”

結論似乎很難接受,但本著儒士良心,陳元龍又不願顛倒黑白,最終勉強道:“若此教化大成,這一國雖不敢說人人聖賢,卻也絕少愚人口九年學下來,不僅有了立身之德,也多少懂了些處世之道。”

李拔心道老先生耳燻目染,該也是被毒害了,這南蠻讓儒士不再以聖賢言居廟堂,那就是無君無父,立身是為何?不就是為治國麼?

但他也知不能在這上面跟陳元龍細談,就繼續問這學校的情況。聽說廣東現在每縣都有至少十所官辦蒙學,歸善縣更有三十所蒙學,近十所小學時,在校學童四五千人,他壓根不相信。這得多少銀子?就算只養先生,歸善縣就得養上百個,聽說儒學和小學還不要學生束脩,甚至書本紙筆都免,這怎麼可能?

陳元龍道:“這裡的朝廷很善協調各方辦事,蒙學小學,辦學都是三方出銀子。朝廷、地方官府和鄉紳、工商各出一份,而養學則是朝廷和地方官府各出一半,尋常筆墨紙硯都有工商捐贈。歸善縣雖比不上廣州縣、南海縣那樣的大縣,卻也不算窮縣。明年的縣政預算有六萬兩之多,其中會有兩萬用在養學上。”

看來陳元龍還真是對南蠻辦學事很上心,對這些細節瞭若指掌。他還重點講到,英華朝廷,蒙學小學是齊頭並舉,還另辦補學,給年齡夠但沒啟蒙的學童進補。

相比蒙學,李拔更關心科舉,光學不考怎麼治國?

陳元龍卻沒直接說科舉,說起了更高一等的學校,“縣學是常科,只有三年縣學得過才有資格參加科舉。

另有商學、學、工學和通事學等學校朝廷將其當縣學同等而待。甚至還有黃埔和香港兩處軍學,都是從小學裡招人。歸善縣除了縣學,還有一處商學,不少人家,都想讓子弟日後能入商學。”

“這些學校學過,考試得中就是生員,接著就可參加鄉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