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墨客在統治者的授意下進行了精心的炮製,轉而用來愚弄後世的百姓。史書上說:禹生下來時有虎一樣的鼻子,嘴巴很大,耳朵有三個孔,頭戴鉤鈴星宿,胸畫北斗星宮,腳掌紋有字跡。因此便給他取名文命,又稱禹,以姒為姓,稱作姒禹,亦稱姒文命。由此看來,大禹的確是已經被神化了。當然這種神化主要是歷代勞動人民對英雄的崇拜,它與我們今天的玄幻小說差不多,只是一種精神上的信仰和寄託,讀者們大可不必較真。
帝密二十二年(戊寅,前2143),這是遠古史上很重要的一年,這一年堯帝與虞舜合謀,以崇伯鯀盜用帝之“息石”“息壤”為罪名,將他逮捕治罪,並強行以武力迫使其族人遷往羽山。這時,崇伯鯀的小兒子姒禹已經十九歲,生得虎背熊腰,身高九尺九寸。近年來他一直在跟隨父親治水,是一位治水的新秀。他認為父親治水已經盡力,堯、舜兩帝對父親的處置很不公正,他找到虞舜論理,要求為父親討個公道。他指責虞舜說:“如今洪水肆虐,萬民受害,治水排險,刻不容緩,怎麼能因家父有罪就停止治水呢?希望天子能容許家父戴罪立功,善始善終完成治水大業。”虞舜沉吟良久方說:“你父治水無功,而且犯有重罪,天子不可能再用他領導治水,我看你身強體壯精明強幹,不如讓我來奏明天子,保舉你來領導治水。”就這樣,舜把禹帶回帝都,向堯帝姜密推薦他代父治水。
帝密二十三年(己卯,前2142),堯帝姜密任命禹為司空,代替他的父親鯀領導治水。此後,大禹始稱司空禹。大禹認真地研究了父親的治水經驗,覺得父親“開挖河道,疏通百川,引諸水歸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