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費侯。他是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的先祖,歷史上著名的秦始皇和趙武靈王都是他的後人。
伯益在朝為官,柔韌有餘,鋒芒不足,是個十足的老好人。
姒禹稱帝以後,最初立皋陶為帝位繼承人,可是不到一年皋陶就死了。姒禹便徵求群臣的意見,讓他們推舉新的帝位繼承人。於是,群臣都異口同聲地推薦伯益。
姒禹本意是要傳位給兒子姒啟,但兒子的人緣不好,人氣不旺,推薦票寥寥無幾,他也無可奈何。雖然伯益的支援率很高,但姒禹並不想傳位給他。姒禹覺得伯益雖然有大賢之名,但他處事因循守舊,沒有大刀闊斧的改革氣概,根本不適合作君王。只是群臣都一致擁護他,姒禹又不好駁了大家的面子,只好勉強答應立他為帝位繼承人。不過,他暗中卻把朝中的軍政大權交給了兒子姒啟,其用意是可想而知的。
庚子年(前2061年)秋八月,姒禹在東巡狩時突發疾病,救治無效,駕崩於會稽。
訊息傳到帝都陽城,滿朝皆驚,哭聲一片。
當時總攬朝政負責監國的伯益聞訊後,立刻組織滿朝文武官員商議為禹王治喪。伯益一面派遣朝廷的重臣組成治喪委員會,與夏后氏的直系子孫一起趕奔會稽山,為禹王舉行喪禮;一面使人在殿外設立靈堂,讓朝中官員和城中百姓都輪流前往靈堂拜祭。
這時朝中那些擁護伯益稱王的人紛紛向伯益建議,說國中不可一日無主,您既然是先王指定的帝位繼承人,就應該及早即位,以穩定天下民心。
伯益覺得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