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司馬飄雪在讀史的時候,讀到過這方面的事情。

據說在這九峻山依山建陵的想法,是由李世民那個著名的賢妻,長孫皇后提出的。她在臨終前對夫君李世民說,為了節儉,要薄葬。“請因山而葬,忽需起墳”。

後來,唐太宗在為長孫皇后所撰的碑文上又寫道:“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已有。今因九峻山為陵,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奸盜息心,存沒無累。”

但這是一句欺人之談,司馬飄雪的目見可以為證。

司馬飄雪親眼看到了,就象歷史上那些所有的帝王一樣,唐太宗撒了個彌天大謊——這昭陵同其它許多皇陵一樣,其建制並非“薄葬”,而是相當氣派和奢華。這昭陵陵園方圓差不多有一百二十餘里,氣勢極其壯觀雄偉。

司馬飄雪沿著長長的神道,開始了他意想不到的昭陵之遊。

他發現,這陵園的平面佈局全部模仿的是長安城的建制設計。

陵園坐北朝南,四周築以圍牆,每面各闢一門。門的名稱也如長安都城之制。陵園由南向北,進入南門朱雀門。陵園西南角為寢宮,正中墓前方為獻殿,陵墓後面的北門就是玄武門。

總之,昭陵的整個佈局效法都城長安,以南門為正門,以南北向為中軸線,東西對稱,突出了皇帝的居高臨下及其在朝中的主導地位。

然後,司馬飄雪就來到了各式各樣的陪葬墓前。

司馬飄雪數了數,昭陵的陪葬墓有一百六十七座之多。陪葬者等。這些開國元勳們陪著他們的主子永遠安息在這裡。

司馬飄雪沿著長長的神道漫步。從前,這裡是壁壘森嚴的禁地,普通臣民是絕對不敢隨便越界闖入的,但現在司馬飄雪卻進來了!

司馬飄雪進入陵區的第一個建築物石牌坊後,抬頭看著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神道,以及神道後面依稀可見的、隱藏著無數皇帝秘密的殿室時,在腦海中不自覺地產生了一種神秘的感覺,彷彿置身於陰森沉悶,恐怖可怕的冥界之中。

司馬飄雪沿著那些整齊對仗的大型石像生,看到了一對八稜柱形華表和一對天馬、一對朱雀、五對石馬、十隊石人像,然後由此走進朱雀門,正式進入了陵園的主體區域。

司馬飄雪看到了許多隨葬品。這些隨葬品多是些金銀珠寶、玉石書畫、絲織錦鏽與精美的瓷器。如唐代的對馬紋錦、三彩瓷等。就連地面鋪砌的地磚,也是江南御窯精工燒製的。然而,在目前,這些東西對於司馬飄雪目前的處境來說是毫無意義的。

司馬飄雪翻看著隨葬品中那些竹木紙簡冊,文書以及繪畫,書法作品等,如鍾繇、王羲之的筆墨字跡,其紙、墨都如新寫成的一樣。司馬飄雪很快就認出了舉世聞名的王羲之手書的《蘭亭序》真跡。

然後,司馬飄雪就幸會了著名的秦王李世民陛下。

頭戴皇冠的李世民屍體為玉棺所護,形象栩栩如生。李世民的皇冠是用纖細的金絲編織而成,兩條翻舞戲珠的金龍盤據在皇冠頂上。

司馬飄雪站在秦王李世民玉棺面前久久沉思。

他想起李世民那些不朽的文治武功,想起他在“玄午門之變”,兄弟相殘時的心狠手毒,也想起“貞觀之治”帶給他的赫赫榮名,可這些都轉眼成空。

如今他就躺在這裡。他昔日的光榮和威風到哪裡去了?他的至高無尚的權力到哪裡去了?

他那些永垂不朽的文臣武將們也在這裡,同他一樣永遠地沉默了。

那個一肚子治國安邦妙計的魏徵先生再也不能對誰犯顏直諫了,他那張利嘴曾不止一次地將主子李世民陛下氣得暴跳如雷。要不是那個賢皇后,這位魏大丞相不管有多少張腦袋,也早讓李世民砍完了。

可如今,他本人再也不能說話了。他的人民曾經載了大唐王朝這艘光輝燦爛的大船,可後來又將它顛覆了。魏徵先生曾經預料到這一點,可也照樣挽救不了它的覆亡。

還有單鞭奪槊、捨生救主的尉遲恭;學富五車的孔穎達;智勇雙全的李靖;性子火爆、以三板斧令敵人喪膽的程咬金,他們都不在了。

“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

然而,舉世聞名的昭陵對“中原第一劍客”並不友好——在這個巨大的墳墓裡,前來接待司馬飄雪的唯一有生命的東西是蛇。

在唐太宗安息的地方,差不多每個墓道里都有蛇,大量的蛇。因為從來沒有見過天日,這些蛇的樣子都有些異乎尋常:又大又肥,渾身還磷光閃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