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先生司馬徽之口,胡謅什麼“伏龍、風雛,得一可安天下”之類的鬼話,事實上後來劉備兩者兼得也未能安定天下,非天時不濟,亦非地利不佳,實在是這種說法水分太多,非常地不靠譜,但是卻騙得劉備這位“伯樂”如獲至寶,沾沾自喜,以為奇貨可居,卻不知自己被諸葛亮這傢伙給忽悠了。諸葛亮此後又隆重推出了徐庶,在與曹操的樊城一戰中,徐庶的那一點兒小聰明恰好又得到了檢驗,徐庶在與劉備分手的黯然*之際,猶抱琵琶半遮面地“走馬薦諸葛”,這樣劉備的胃口不覺就吊起來了,此時已是猴急得非要得到諸葛亮不可了,用張一一先生的話說,就是“喉嚨裡都伸得出手”。而在造訪諸葛亮的過程中,諸葛亮就更是將吊胃口的炒作之術運用到了極致。先是故意躲貓貓由崔州平應付一陣,而後石廣元和孟公威繼續跟進,從側面介紹孔明的莫測高深,然後再是弟弟諸葛均、岳父黃承彥等。至此,諸葛亮已經把除了自己的黃臉婆黃月英之外,所有能發動的狐朋狗友、內親外戚全部都動員了起來,不消停地輪番刺激劉備,劉備的胃口一次又一次被高高地吊了起來,諸葛亮此時在劉備心目中留下的印象,那叫一個神秘,那叫一個偉岸,那叫一個高大全。而在當時另一位炒作大師劉備著名的那個“三顧茅廬”之際,諸葛亮又採用了欲擒故縱的炒作辦法,既然全面掌握了劉備的心理活動,那就給他個屁股也無妨,諸葛亮深深知道,這樣反而能使劉備更加急切地想要得到他。果然,在這一系列嚴密而浪漫地策劃下,不由得連劉備這樣的炒作高手也乖乖上套。再透過諸葛亮好高騖遠紙上談兵的一頓瞎忽悠(隆中對策),屢戰屢敗、經常寄人籬下、四處碰壁的劉備彷彿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頓時信心膨脹豪情萬丈,當下如同服了搖頭丸一般,興奮地即興與諸葛亮合唱了一曲蘇永康的《相遇太早》:“……你我都找到新的依靠/過去對錯已不再重要/只是我們都清楚地知道/心裡還有個劃不完的句號……” txt小說上傳分享

諸葛亮的11件炒作大事記(2)

第五件是“借東風”。作為“同盟國”海陸空三軍總指揮的周瑜,因為氣候條件不利於火攻,氣得口吐鮮血,而諸葛亮卻故意對周瑜密書十六字屁話“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諸葛亮此舉無非是為了刻意誇大和強調“東風”的作用,其實如果沒有周瑜前面的許多準備和鋪墊,即使如同清代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先生的歌中所唱“任爾東西南北風”,那又有個屁用!而諸葛亮此番之所以能夠炒作成功,得益於他年輕時生活於長江一帶,掌握了一些基礎的氣象知識,但諸葛亮後來裝神弄鬼的所謂“築壇祭天”之舉,未免就有些畫蛇添足虛頭八腦,炒作得太不厚道。

第六件是“空城計”。“空城計”其實是諸葛亮為了神化自己軍事才華的一次刻意炒作,其時他其實已在城中埋伏了大量的主力部隊。是個人都知道“諸葛一生惟謹慎”,像諸葛亮這樣迂腐的人,要是生在盛世當個管家婆什麼的可能還管用,但出生在東漢末年這樣的亂世就很難有什麼作為了,亂世需要的是張飛、魯智深、李雲龍這樣天不怕地不怕、隨時都敢於“亮劍”的創新人才,而不是諸葛亮這樣整天患得患失、囉裡囉唆的白面書生,所以他才會“六出祁山”而寸土未得。司馬懿比諸葛亮不知道要高明倍,他焉有不知道此時諸葛亮城中有大隊埋伏之理?諸葛亮的小聰明被司馬懿識破,於是乎自我解嘲,杜撰了一個“空城計”的彌天大謊,為的是炒作自己那蹩腳的軍事才能。

第七件是“擒孟獲”。諸葛亮治小家也許還湊合,所以他的《誡子書》才比較有名,但是治國就差遠了,打仗尤其不行,經常是小贏大輸,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以諸葛亮在軍事上那點兒可憐的所謂才華,他勞師遠征深入不毛,平時反覆強調的天時、地利、人和等軟實力無一具備,想要在短短兩三個月時間內(從“五月渡瀘”到當年秋班師回朝)在七個不同的地方(覆蓋當時雲南境內的大部分地區)“七擒孟獲”,而且是在當時雲南的廣大地理環境和惡劣交通條件下,諸葛亮想要玩雜耍般輕易地捉了又放、放了又捉樹大根深葉茂的“地頭蛇”孟獲,無異於天方夜譚,罵死張一一先生也不會相信,好在當時沒有現在這麼多的語言學校,諸葛亮從中看到了“語言不通”的美麗商機,於是乎樂得信口開河,隨機發明個“七擒孟獲”的電視連續劇出來狠狠地自我炒作一番,倘是換了少數民族都會講國語的今天,張一一先生料必諸葛亮這廝斷斷不敢瞞天過海,編造出這所謂“七擒孟獲”的鬼話連篇來。

第八件是“工作狂”。諸葛亮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