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了,最後將目光落在了內閣首輔大臣方從哲的身上。此時天啟皇帝已經感覺出似乎有些不對勁了,這些傢伙怎麼回事?這些小事本不應該拿到這裡來議論,都是應該有內閣大學士來辦的而後才是自己批紅。至於每天的上朝,都是討論一些大的事情,可是現在是怎麼回事?

再看下面一副老神在在方從哲,天啟皇帝的心裡頓時就覺得奇怪了,這是要做什麼?

忽然天啟皇帝想起了昨天的一道摺子,是左光斗上的摺子,此時他才明白是怎麼回事。這些天一直忙著整頓宮內的事情,竟然忘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論功行賞。對於這些幫助我登上皇帝位置的人,自然要給他們獎賞,讓他們獲得他們想要的。

“這些事情就交給內閣處理吧!朕剛剛登基,很多事情還不太明白。可是有一件事朕明白,那就是有功者賞,有過者罰。內閣儘快弄出一個章程來,這次的事情,功過獎懲,然後儘快的發下去。”看著下面的大臣乖乖的閉上了嘴,天啟皇帝知道自己的話說道他們心裡去了,拿這些小事煩自己,就是想讓自己回去翻摺子。相信上了請賞摺子的肯定不止左光斗一人,只是天啟皇帝還沒有看而已。

時間就這樣的緩緩的過去了,三天後,內閣拿出了一個獎賞的章程,應該是獎勵的章程。在這次一的事件裡,大臣們基本都是有功的,畢竟有過的是**的那位。

輕輕的敲著桌子,看著面前的摺子靜靜的沉思,摺子上的獎賞只有二十幾人。數量上倒是很合適,可是這些人天啟皇帝有些不滿意。不禁慢慢的陷入了沉思,提到明末,提到天啟一朝,最出名的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黨爭。

因為楊漣在移宮案之中的功勞,天啟帝開始寵信東林黨,將萬曆後期被貶的東陵黨全部起復。隨著東林黨的黨首葉志高成為內閣首輔大臣,東林黨基本掌握了朝廷。而原本與東林黨爭鬥的齊浙楚黨,因為方從哲的離開,整體上陷入了被動。這就導致了,齊浙楚黨投靠了魏忠賢,成為閹黨。

在接下來的鬥爭中,東林黨最終沒有鬥過閹黨,對著楊漣等七君子的死,東林黨徹底敗下陣來。可是等到崇禎登基,東陵黨再一次開始了掌權之路,這些滿嘴仁義道德東林黨,讓崇禎相信天下的官員都是讀聖賢書,都是不貪汙的好官。

可是等到滿清入關,這些大臣又在做什麼?他們投降、通敵、賣國。

在明末,黨爭幾乎成了朝堂上的主要事情,說是執政意見的爭執,實際上說是地方利益的爭執來的更恰當。

東林黨代表的是東南那些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地方豪強,他們兼併土地,走私,進行海上貿易。可以說每個家族都是富得流油,可是他們卻總想著不交稅,於是東林黨就每日鼓吹重農抑商,藏富於民。

其實這個時代的皇帝對重農抑商的理解是錯誤的,重農抑商不代表著重徵農稅,而少收甚至不收商稅。這些東林當人篡改了這條理論,根據他們的說法,農業才是國家賦稅的主要來源,要重徵,而商人的地位低下,要少收稅。

第三十七章 準備

這個時代的商人並不是簡單的商人,他們有田地,有礦山,最讓人氣氛的就是開礦的居然不交稅。後世的人都知道,開礦是多麼的賺錢,就是這樣的一群人他們竟然不交稅。反而總是鼓吹向農民徵稅,那些有土地的農民只能將地賣給大地主自己租田做佃戶。

很多人沒有土地或者不能忍受大地主的盤剝成為了流民,這也就是為什麼徐鴻儒的白蓮教起義會有那麼多人跟隨的原因。還有就是這個時代地球正處於小冰川期,天災不斷。陝西的大汗讓無數的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朝廷下發的救濟有全部被晉商和當官的給黑掉了。最後官逼民反,有了高英祥,羅汝才,張獻忠,李自成,陝西的農民起義成為了壓垮大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提到陝西的起義,就要說道晉商,這是一個很龐大的團體,產生於絲綢之路興起的時候。可是到了明朝,絲綢之路早就荒廢了,靠著絲綢之路生存的晉商沒有了出路,他們只能圈地買地。後來乾脆做起了走私的買賣,和大明朝的官員勾結將武器、軍需、糧草,賣給了蒙古諸部以及後來的大清。

在朝堂上代表晉商的黨派就是秦黨,原本也是齊浙楚黨之中的一員,可是因為聲名不顯所以很多人並不知道。

至於齊浙楚黨,則是代表了山東、浙江、福建等沿海的商人和地主,他們和東林黨很多的利益都有重疊。包括海外走私、開礦、圈地,所以這兩個黨也就爭得最厲害。

說到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