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那麼站在那裡,這人就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楊鶴。
這個人出現,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這位督察御史楊鶴是朝堂之上少數不結黨的人。因為為政清廉,辦事有能力又從不參與黨爭,所以並沒有被任何人在意。沒想到這個時候,這位左都御史忽然站了出來。看到楊鶴,孫慎行臉上怒色一閃而逝,他沒想到這個平時自己不在意的人,此時居然站了出來。
“楊愛卿,有什麼事就說吧!”天啟皇帝微微一笑,面色平靜的道。
今天家裡停電,到現在都沒來,跑了半個城市才找個有電的網咖!碼了一章傳上去,如果晚上來電了,再傳,謝謝大家。
剛剛看了一下書評區,我自認是個很用心的作者,可是還是有很多的不足。有位讀者說我不懂明史,還敢寫明代的小說,我想說的是,如果我懂明史,那我就寫明史去了。大家看這種小說,就是因為和歷史不同,如果相同,那就去看歷史好不好?
我想說是我只是一個新人作者,很多地方不成熟,我自己希望大家多多提意見。我也沒有自負什麼人都喜歡我的書,就算是大神,我估計也做不到。
所以那些看不下去的書友,請你安靜的離開。我謝謝你,真的,那些支援我的書友,我也謝謝你們。謝謝我愛邵佳書友和黨寒書友的打賞。
第六十七章 孫承宗
絲毫不理會東林黨人憤怒的目光,楊鶴略微沉吟了一下,便開口道:“臣不贊成葉向高出任內閣首輔,當年葉向高乃是因為無力治理朝堂,才被迫請辭的。此人能力並不足以當但內閣首輔大學士,臣有一合適人選。”楊鶴的話聲音很大,將在場的人都震住了。所有人都沒醒到這位楊大人,居然會一反常態和東林黨叫起板來了。
“楊愛卿,是什麼人?說出來聽聽。”天啟皇帝並沒有理會大臣們的表情,只是滿臉期待的看著楊鶴,似乎對楊鶴口中的這個人充滿了好奇。
楊鶴看了一眼上面的天啟皇帝,接著道:“臣舉薦翰林編修孫承宗入閣,孫承宗乃進士出身且是翰林,又曾放過外任。更是先帝的老師,無論品德還是能力都是非常合適的人選,所以臣舉薦翰林編修孫承宗入閣。”
楊鶴的話說完便站了回去,可是大殿裡卻陷入了短暫的安靜,所有的大臣都是面面相覷,可是沒有人開口說話。東林黨的人此時也是面色大變,剛剛楊鶴說的事情是葉向高的軟肋。
這些東林黨人本以為經過方從哲的事情,齊浙楚黨不會再有人站出來反對,其他的大臣更是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現在這個左都御史楊鶴站了出來,那局勢可就大不一樣了,這些齊浙楚黨的人肯定不會放過這機會。對於他們來說,只要不是東林黨的人做首輔,那就已經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臣覺得楊大人說的有道理,臣附議。”隨著一個人站出來,頓時就有了很多人站了出來。除了齊浙楚黨的官員之外,還有一些中立的官員。此時他們看到了得到權力的希望,一旦孫承宗當上了內閣大學士,那個受重用的肯定不是齊浙楚黨和東林黨的人。
這些保持中立的官員不是沒有權力**,只是這麼多年都沒有自己的黨派而已。東林黨以東林書院為根基,外人很難插進去。至於齊浙楚黨則是以地域劃分,排外性比東林黨還要高,顯然更是不可能接納他們。
可是此時這些人卻看到了希望,以先帝的老師為首,左都御史楊鶴為輔,朝廷裡似乎有一股新興的勢力正在崛起。對於這些保持著中立的官員來說,絕對有著莫大的吸引力,就算不加入也是不要得罪的好。何況東林黨和齊浙楚黨對這些官員也是多有壓榨,平日裡也是很不待見,此時有了踩一腳的機會,這些人自然不會放過。
稍微沉吟了一下,朝堂上多半數的官員都支援了孫承宗,只有東林黨的這些人面面相覷。此時這些人似乎覺得出了什麼問題,可是卻又不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不由都有些啞然。
“既然眾位愛卿眾口一詞,那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吧!還有孫承宗既然是先帝的老師,那麼學問應該不會差,這樣吧!給他掛一個帝師的名分,有空的時候進宮教朕讀書。”天啟皇帝也沒有理會面色難看的東林黨人,就這樣將這件事情定了下來,而且最好還說了一句看似很肆無忌憚的話,可是卻讓大多數的大臣心中一稟。
內閣首輔大學士,帝師,這兩個詞讓他們想起了一個人,同樣的內閣首輔大學士,同樣的帝師,那個人就是當年的江陵相公,太師張居正。
當年張居正在位的時候,努力的改革弊政,推行新政,朝堂上的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