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社會問題。
滿清入關建立政權以後,透過直接圈佔的方式,擁有了大量國有土地。這些土地分給了旗人,作為他們生計的保障。清政府希望,這樣一來,所有的滿族人和他們的後代就可以永遠無衣食之憂,永遠安居樂業。
這些分給旗人的土地被稱為旗田或旗地。旗田的所有權仍然屬於國家,旗田的業主只有使用權,而沒有轉讓權,旗人不可以賣出旗田。“無論舊圈自置,概不準售予民人”。清政府這樣做,顯然是為了防止旗人因失去土地而生計無著。這就好像,政府為所有的旗人專門辦了一個大工廠,工廠屬於國有,其他人不得進入,而旗人永遠都有在工廠中勞動並賺得收入的機會。
清政府的這種想法顯然是太天真了。子孫後代的生計是不可能依靠祖宗的預先賜予就得到永久保障的。清政府這種做法,只能是把“八旗子弟”變成了遊手好閒、不能自食其力之輩的代名詞。況且,滿族人原來在關外往往都從事遊牧騎射,很多人並不擅長農耕。因此,分給他們的土地很難成為他們獲取收入的來源。對這些旗人來說,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把土地轉讓出去。
古代中國(6)
從清代早期的康熙朝開始,旗人就大量地把旗田以各種手段轉讓給其他人。看到這種狀況,清政府十分焦急,認為這樣勢必造成旗人的土地都被漢人佔據,長此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