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心下佩服,果然英雄二字可佩,趕緊作揖道:“這位英雄見笑了,這‘仁義’二字實在不敢當,忝為他人恥笑。不知英雄怎麼稱呼?”
那人手按長劍,高聲道:“我乃一介莽夫,說得不好聽點,世人稱之為海賊。這海賊可不是什麼好名詞,恐有辱使君清聽,所以你這‘英雄’二字未免用的不妥當。既為不妥,恕某一時不敢見告,望使君見諒!”
劉備微微一愣,哈哈笑道:“足下快人快語,實乃我輩中人,某深為佩服。”
那人搖了搖頭,說道:“佩服倒是不必,只我要問君三語,望君誠實回答了我,我才敢以禮相見。”
程輝在旁早惱怒了,咬牙道:“我道他們怎麼甘心投降呢,原來是來消遣我們來了。大人,不如再給他們一點厲害看看,不然不知大人你的威風!”
劉備不理,仍是拱手笑道:“請君垂問,某知無不答。”
那人點了點頭,負手道:“人言使君乃仁義之輩,我也只聞其名,未能一見,所以我怕人言未免難以相信。我如今要問,第一,徐州新破,使君何以安民?”
劉備心下吃驚,想此人開口就問國政,當是個不簡單之輩,趕緊回禮,答道:“對於足下此問,我也有三點回答。第一,吾當招募流民,給以土地,租以耕犁,使其恢復生產;第二,吾當重修吏治,整頓官吏,使民不怨;第三,值此亂世,天下攘攘,欲要人民得以安定,就必須保境。因此,吾當整軍治兵,剪滅盜賊,使民不擾。”
那人一聽,重重點頭:“第二,正如使君所言,現在正是天下洶洶,而使君又是一個仁義之輩,我只怕難保其土。雖然你可以整兵治盜,但要是別人來強要你的土地,你當如何?”
劉備尚未回答,程輝早已不忿,按刀道:“袁術小兒便是例子!”
那人輕哦一聲,看向劉備。
劉備見他神色遲疑,心想自己與袁術之戰未久,他們也未必知曉。於是拱手道:“我身邊這位將軍所言,恐足下未能明白,我也正好說知。前些日子,袁術致信與某,言道‘我將獎率十萬人馬,與君會獵東城’,更欲要割我廣陵土地與他……”
劉備一言未了,就聽那人輕哦一聲。
劉備心想,此子果然不知道此事。
劉備又繼續道:“我接到書函,徹夜難眠,是不戰也不好,是戰也不好,連日來遍訪群下,群下意見也是不甚統一,弄得我一個頭兩個大了……”
劉備一語未了,那人扶劍顧眄,慨然一語:“這等狂妄之徒,使君如何能容他?當戰之!”
劉備微微一笑,見此人一身凜然,不覺更加欽佩,趕緊道:“這第二問足下已替我回答了,請問第三個吧。”
那人一愣,微微一笑:“使君與袁術一戰,當精彩萬分。不知使君最後怎樣,是打敗了他,還是戰而不能再和之?”
程輝搶道:“當然是一戰定勝負!懷寧一戰,使君率領我等萬人,硬是破敵十萬。檢點戰場,殺賊一萬,再俘獲將及一萬,接著又出兵鍾離,佔領賊城一座。你說是我們勝了,還是他們勝了?”
劉備唬道:“為光不可無禮。”轉而笑道,“袁術焉有十萬之眾,那是他胡吹的,說來也只不過五萬罷了。”
那人身自一震,點了點頭,又問道:“這懷寧是哪裡?”
程輝答道:“便是下邳淮陵,我家使君因念民艱危,思民之安,故改為懷寧。”
那人仰天一笑:“如此,我的確已經知道使君的答案了。”頓了頓,接著問,“這第三個問題,便是要借我自己來打個比方了。”
劉備拱手道:“足下請講!”
那人道:“如我等海賊欺擾平民,被使君所獲,是殺之,是放之?”
劉備笑道:“當然是先放,最後察其能者用之,不能者自便之!”
那人搖頭道:“不對,我等罪已難赦,要是再放之,若我等不知悔改,再來欺民,你說怎麼辦?”
劉備哈哈一笑:“如你的意思,是殺之?”
那人淡然一笑:“未為不可。”
劉備搖頭道:“你說得很有道理,可你也要知道,這盜賊也是因為民貧而生,若不能從根本治之,天下之民何其多,是殺之不盡也。而治賊貴在治心,若能使盜賊感化,使其安定,則其心自正。其心正,則無有盜賊。如此,是殺好呢,還是放好?”
那人被劉備一問,反而一怔,不由大笑:“使君果然厲害,我本是問君三語,倒被君問一語。”
劉備坦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