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騎兵一面賓士,一面狂呼。他們這陣恐嚇的叫聲發出,便是好讓對方錯以為來了好多的騎兵,擾亂他們的視聽。
孫將軍見他們這架勢,還以為是他們怕了自己,便是志得意滿,追之不甚。
劉備的步卒雖多,但在這種泥濘地上跑起來甚是不便。而且就算跑近了,對方只要一揚馬蹄,便是將泥水踐踏而起。這樣,不要說殺敵了,光這泥巴就有得他們好受的。
劉備手下計程車兵都曾吃過麴義的敗戰,本被劉備先前調解了情緒,讓他們一時間也恢復了一點高亢之情,所以這才誓師殺回臨淄。
但他們還沒接戰就聽到身後有伏兵,便是有點膽怯了。
這就像一隻逃過了獵人捕獲的鳥,本來已經歇息在枝,突然又聽到了弓弦響聲,便是心驚膽戰,唯恐高飛不及。
而這些士兵,就是那隻驚弓之鳥,戰還沒打,一旦聽到任何風吹草動,便是敗跡頓顯。
而麴義知道他們兩敗,已經沒有什麼士氣可言,一旦再有點敗北跡象,敵人雖眾,也是難以持久。他也正是抓住了這點,便是讓人不停狂呼,旨在擾亂對敵心志。
這樣,戰還沒打,劉備士兵計程車氣都全沒了。
劉備本一心要打一個勝仗,但他忘了他自己的劣勢。
一個敗軍之師,疲憊之師,還沒得到任何休整,便即去碰撞一個連勝兩仗之師,就算他兵力再怎麼雙倍於敵,也是自取其辱。
而打仗,士氣便是關鍵。士氣既然輸給了對方,那麼還談什麼戰勝可言?
劉備雖然記得兵法有言,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但他沒有想到,敗軍之師,無以言勇。
劉備此刻雖然連連拔劍,欲要止住退兵,但他畢竟只是他們的暫時指揮官。他們平時根本沒受制於他,現在又如何能死命於他?更何況就算是他們的孫將軍,只怕也止不了這敗勢了。
張飛最恨逃兵,便是將矛回刺,暴跳如雷。只喊誰人再逃,便是殺無赦。
但任是如何,麴義畢竟已得了勢,便是隻要一鼓作氣,就可擊敗劉備。
劉備到得此刻,也知道敗勢不可挽回,但仍是心有不甘,打算奮力抵抗。
關羽轉到劉備身邊,叫了聲大哥:“不如撤吧!”
張飛聽到撤字,便是咬牙切齒,長矛亂舞。他也知道,此時不撤,只怕來不及了,所以也不能拼命刺倒幾個算幾個。
劉備呔了一口氣,沒辦法,正要下令撤退。
沒想到此刻瘋狂進攻的麴義軍隊,突然停止了發飆。
東面山頭,突然殺出一彪人馬。
麴義大軍被這股軍隊一衝,有點不知所措了。他們本來只要再下一口氣就可置敵於敗地,所以一心放任,只按麴義事先的部署進軍。而此刻一旦被另一股敵人橫衝而來,便是將他們事先的計劃一下子大亂了。而戰爭貴在順勢,現在順勢變成了逆勢,則頹敗之局頓顯。
救兵裡一個將領銀甲鐵槍,騎著高馬,衝在最前面。
劉備遠遠望見,心裡狂喜,此人正是趙雲。
趙雲往來衝突於陣上,他一殺進來就如同旱地漲潮,給了敵人一個當頭浪花。敵人正要阻止抵擋,但趙雲身後計程車兵很是驍勇,在趙雲的帶動下,便是橫衝直下,不給敵人任何可趁之機。
劉備身後計程車兵一見自己的同伴不再驚呼,驚慌撤退的反而是敵人計程車兵,便是有點不理解了。再一看,原來是有救兵來到。他們一見到救兵,便是如同溺水的人抓到了救命的稻草。希望頓生,士氣也頓生。
麴義到得這時,知道敵人有了強援,而一旦敵人士氣反勝的時候,便不是自己再能輕易一鼓拿下他的絕佳機會了。
麴義雖然個性很是自大狂妄,但也懂得用兵之道,不然他何能界橋一戰功成?
麴義也不再廝殺下去,便是鳴金息鼓,撤入城內。
劉備計程車兵剛追到吊橋下,便被對方亂箭射退,不能前進一步。
劉備這戰既然脫了困,便是謝天謝地了,至於趁勢拿下臨淄城哪談何容易?
劉備到護城河邊便即止步,然後退了回去。心想幸得趙雲解圍,不然不知如何收拾殘局了,只是不知趙雲先前那些時候都到哪裡去了,突然這時出來?還有,吳求難道沒跟趙雲在一起?那他在哪裡了?劉備急於想得到這些答案,所以腳步加快,要見趙雲問個明白。
第三七:子龍建言
劉備與趙雲相見,談起別後之事,只說到一半,外面一將走進,卻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