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4部分

使者的要求,趕他回去了。

當然,趙雲的原意是聽天由命,不管是以忠還是以義,他都不能在這關頭離劉備而去。但他被及時從後軍趕來的劉備一說,他也即想了明白。他知道自己的選擇是一定會讓自己後悔的,只是他同時知道,有時候好的東西並不能同時存在,所以面臨著抉擇。就像現在這樣。要劉備,可能失去俄斯蘭巴,要俄斯蘭巴,有可能會失去劉備。但劉備告訴趙雲不可重蹈他的覆轍。不要再做讓自己後悔之事的同時,也給了他一個辦法。

辦法就是讓趙雲隨著難民,混入尋陽城。再隨機行事。這個辦法的確是有點冒險,但有時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趙雲於是只帶了十幾個心腹,從各個城門混入城內,再暗地裡聯絡,打探訊息。也終於讓他打聽到俄斯蘭巴就關押在黃祖那裡後,趙雲又立即竄到黃祖府邸附近,進行了一番安排。眼看著從內部得到的訊息,知道黃祖不rì將要處斬俄斯蘭巴,趙雲於是將連rì來計劃好方案付諸行動。

也就在那個晚上,趙雲終於在北面的倉庫點起了一把火。由於倉庫所處位置正好距離黃祖的府邸不遠,火起後,也迫使黃祖府上下慌亂做一團。要知道,這大火說燒就燒起,隨時都有可能蔓延到他那邊,他們又怎能袖手旁觀?趙雲也正是趁著這個機會,將俄斯蘭巴帶了出來。只是,趙雲不會知道,他這邊放火,居然有人從中打劫。

不過,打劫之人並非別人,正是魏延。

魏延自領廬江太守,便一直駐守皖縣,替劉備鎮守著南面門戶。身為一個血xìng男兒,對於尋陽城丟失,土地不保,魏延極是不甘。雖然,這跟他並沒有多大的干係,也並非他的過錯。然而,自從他來廬江後,為了雪恥,為了奪回尋陽,一連跟諸葛亮打了數戰。只是,奈何諸葛亮也並非尋常之輩,而且,諸葛亮也認識到尋陽城的重要xìng,於是在尋陽一帶集結了重兵,誓死守護此城。魏延遂三戰而不能下,且又損兵折將,方才退軍回去,暫時作罷。

雖然這樣,魏延卻仍是心有不甘,尋機報仇。說來也是天意,也就在這時,一個天賜的良機送到了他的面前。

某天晚上,他的人馬在江邊發現有人偷渡,想要經過他的防區到諸葛亮的尋陽城去。魏延當即組織人馬,在江岸上設線,又讓皖口水師將軍程輝配合行動,進行阻截。眼看著將對方圍住,戰爭也一觸即發,卻很意外的結束了。

被圍的不是別人,正是陳二所部。

卻說陳二從彭澤叛張飛出走後,離了彭澤,一路往西面而走。只是,畢竟尋陽在江水對岸,而這一段路又要經過魏延的防區,他們又不敢白天走路,只得摸了天黑,準備在黑sè的掩護下偷偷過河。誰知最後,他們最終還是被魏延的探子給發現,並將其捉了。

陳二倒也對他並不隱瞞,將自己如何憤然離開張飛的事情跟魏延說了。這魏延聽後,長長嘆了一口氣,說道:“如此看來,將軍你其實並不想叛變,而是心裡面的疑慮太多了,這才糊塗之中走了下策。”

他又問陳二:“如果有一個機會能夠證明陳將軍你的清白,將軍你可願意做嗎?”

陳二憤然出走,當時雖然走得乾淨,但一想到劉備平時待自己的厚恩,還是有點捨不得的,隱隱有後悔之意。他此時突然聽到有這麼一個反悔的機會,自然不由得他心裡一動。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陳二向諸葛亮獻了降書,然後,諸葛亮在召集了眾文武討論之後。同意了陳二的請求,並讓陳二帶兵進了城。當然,陳二的這些人裡面也並不單純是他的本部人馬,自然夾雜了魏延挑選的jīng銳之師。而在這些人裡面,魏延也是其中之一。

而又恰恰不巧,諸葛亮因為上次襄陽城擺八門陣被郭嘉所破,身負重傷,被迫退回尋陽休養,準備以江夏抗劉備。只是,連rì來諸葛亮病情rì漸加重。遂使諸葛亮心驚。諸葛亮於是登臨點將臺,夜觀星象,得知自己命不久矣,於是準備以祈禳之法挽回天命。

魏延的入城,加上諸葛亮的祈禳,不巧讓歷史xìng的一幕再次重演了。

那晚,北面火起,魏延其時正混在巡邏隊裡。對於諸葛亮祈禳續命他並不知道,但他知道。諸葛亮所在的大營,而且,他也一直盯著這裡許多天了,只是一直苦於沒有機會下手。這才讓諸葛亮逍遙至今。而就在北面火起,諸將混亂之際,他於是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覷著間隙。如風一般的接近諸葛亮大帳,懷揣匕首,準備刺諸葛亮於大帳。

然而。當他衝進大帳,他卻一個人也沒有看見,諸葛亮哪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