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附近,繼續拍攝下一條。
馬修脫掉毯子,扔給貝拉…安德森,按照事先的佈置,向著海水中走去。
實際上,他臉上已經沒有妝了,這次的拍攝當中,戈爾…維賓斯基延續了第一部的造型方案,包括他、德普和凱拉…奈特莉三個人在內,所有長時間待在海上的角色的演員造型,都會呈現出一種粗糲的效果,強調那種經歷風吹日曬之後的模樣。
簡單點來說,就是人物都會變得髒兮兮的。
特別是凱拉…奈特莉,馬修從她那裡看過幾份伊麗莎白…斯旺的造型方案,等伊麗莎白…斯旺在海上歷險一段時間之後,不但髮型會變直,連面板都將變黑變粗糙。
這些對細節上的把控相當重要,如果一個個在海上討生活的人,還細皮嫩肉的,那純粹就是搞笑了。
剛剛來到多明尼加的時候,馬修、德普和凱拉…奈特莉還結合當地的海景,拍攝了全新的角色宣傳海報,其中伊麗莎白…斯旺有一張舉著海盜彎刀的海報。
拍攝的時候,除了利用打光與鏡頭將凱拉…奈特莉的面板變黑和勾勒出面部輪廓的化妝之外,凱拉…奈特莉在鏡頭前連底妝都沒有上,拍攝的效果也是突出她海上冒險之後滿臉的風霜和面板上原本就有的斑痕,與常年被海水腐蝕的海盜彎刀的金屬坑窪粗糙,形成風格統一的整體。
如果放在馬修曾經生活過的那邊,簡直是難以想象的,沒有哪個女演員敢這麼出海報,女主角不管演的角色是什麼型別,不都是面板光滑如鏡?或許拿手指甲在上面撓一下,會挖出一條勾都有可能。
當然,這也無可指摘,因為不同的造型來自於不同受眾群體的審美。
造型質感這東西,很難解釋,比如說馬修曾經看過一些**十年代tvb的武俠電視劇,也會奇怪為什麼大俠們穿的都這麼好,滿身綾羅綢緞加長袍大氅,打起架來會不會不方便,但從來都不深究,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而到了他參加到動作片拍攝時,所有的動作場景裡面,包括看起來像是紳士的威爾…特納,打架時都是衣衫簡單利落,生怕衣服影響到出手。
不同的審美造就了完全不同的影視風格。
如果太平洋對岸的主流審美,傾向於這種粗糲和力量感,武俠劇的大俠們打架之前肯定會先脫衣服,甚至大俠們不再是綾羅綢緞文質彬彬的書生,一個個都將化身為他這樣肌肉健碩的壯漢。
像這種十七八世紀的海盜片,肯定要符合北美觀眾的審美,所以馬修、德普和凱拉…奈特莉的角色,除去個別場景,比如伊麗莎白…斯旺剛剛登場的貴族小姐場景外,絕大多數時候,造型都在反應典型的西方式審美原始、粗糙、野性……
說白了,《加勒比海盜》追求的也未必是寫實,而是迎合市場需求。
比如海盜的形象本身就很邋遢,乾淨就不叫海盜了,劇組還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的進行了誇張化、戲劇化的設計,因此不能夠將大部分海盜的造型簡單定性為邋遢。……雖然真的很邋遢,看起來還有點賤賤的,搓搓的,但是卻營造出了一種難以名狀的喜劇效果。
劇組已經進行過的拍攝裡面,就有很多腦洞新奇無法形容的別緻造型,譬如巴博薩的帖金木腿;胖瘦海盜一個禿頂一個木眼珠,還有女裝怪癖;戴維…瓊斯能用鬍子彈管風琴;飛揚的荷蘭人號上邊的船員各種魚腦袋,滿身長滿海草。
其實說起來,導演戈爾…維賓斯基是個腦洞很大的導演。
如今他與傑瑞…布魯克海默矛盾尖銳,不止是權力之爭,還有影片的內容之爭,戈爾…維賓斯基在這兩部續作的拍攝中想要腦洞大開,增加一些他覺得很有趣的點子。
但傑瑞…布魯克海默作為製片人,對於任何過於新奇和冒險的舉動,總是天然就站在反對者的立場上。
海水當中,不斷湧過來的海浪,讓馬修有些站立不穩,跟妝師這時追了過來,拿著一個噴壺往他臉上和身上噴了很多溫水,以便看起來更像是剛剛從海水中爬出來。
跟妝師一離開,拍攝隨即開始。
馬修挎著佩劍,**著上身,一步步向著海灘上的綠幕走去,彷彿那就是他尋找的黑珍珠號一般。
他走到固定綠幕的一根纜繩旁邊,大聲喊道,“傑克!傑克…斯派洛!”
沒有人回應他,馬修繼續往前走,又喊船上其他人的名字,“馬蒂!科頓!有人嗎!”
仍然沒有人回答。
馬修沒有停,一路走進了連成片的椰樹林當中,走到一棵斷掉的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