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威最盛,且又最為精良,實為大宋之患。眾人只覺縱然合濮陵城、承天寨和八字軍三路軍馬,亦不過五萬,遠不敵金軍之強,為今之計,只能事急用奇謀,由承天寨和八字軍中各選精兵五千,從金軍中、西二路軍馬之中穿越而過,引兵奚進,直取金都會寧府,使一個“圍魏救趙”之計,迫使金國退兵。當下眾人計議已定,由嶽雷親率這一萬精銳,連夜北進,牛皋與王彥二將各守其寨,與濮陵城互列犄角之勢,相機救援。
不料嶽雷北進後三日,軍情急變。原來罕察模見計謀不成,承天寨與八字軍這兩路人馬不肯上當,當即在東南、西南二側各留一萬人馬護衛中軍,自引大軍三萬餘人開始攻城。於是,金、宋兩軍在濮陵城展開攻守大戰,接連七日,金軍猛攻濮陵不下,死傷八千餘人;濮陵城城雖未破,但卻也搖搖欲傾,守城宋軍由原來的一萬銳減到七千。城外承天寨與八字軍兩路人馬引兵來襲金軍之後,也與金軍發生大戰,雙方各有死傷,未分勝負。罕察模見接連七日交戰無功,還折損了八千餘人,不知如何向金兀朮交待,心下更是焦急,攻城愈急。
牛皋、王彥見濮陵城旦夕且破,卻苦無良策相救,不由得心急如焚。施全向牛皋進言道:“此番金軍傾力南下,必不肯善罷,單憑我濮陵城、承天寨和八字軍三路軍馬萬萬抵敵不住,以小弟之見,須向朝庭求援方是……”聽到此處,牛皋便即大怒,也不由施全說完,大聲道:“趙構這昏君畏金如虎,又怎肯出兵相救?再則,這昏君害死我嶽大哥,我與他仇深似海,勢不兩立,寧死也不願向他求援!”施全道:“牛大哥所言盡現英雄豪氣,但我們不為濮陵、承天、八字軍這三路軍馬數萬忠義之士著想,也得為嶽元帥想上一想——”牛皋聞言,惘然不知所謂,卻聽施全繼續說道:“嶽元帥一生精忠報國,身後也沒留下多少血脈,現在嶽雷之子嶽經就在濮陵危城之中,若無外援相救,必然難保,我等若連元帥身後這點血脈都難以保全,縱然力戰捐軀,死後又有何面目去見元帥於九泉之下?”牛皋、王彥聽到此處,不禁深以為有理。
施全又道:“向朝庭求援,所屈的不過是我太行山承天寨為將者數人之節,若真能請到外援,所救的當是英雄身後的一脈骨血和此間三路軍馬數萬名忠義之士的性命,孰輕熟重,想來當不難判斷吧!”牛皋、王彥齊道:“施將軍所言極是。”卻只聽王彥沉吟道:“只不過現今朝中奸臣當道,就算我們有折節求救之意,只怕他們多半也不肯發兵相救。”施全道:“王將軍所言甚是,不過旁人雖是無力施為,有一人卻是不然……”王、牛二人齊問道:“何人?”施全道:“秀王趙瑗!”
施全說道:“秀王手握吉、衡、潭、鄂諸州十餘萬兵馬,帳下又聚集了高彥、徐逍、虞允文等數十員智勇雙全的大將,當今之世,除韓世忠、劉琦兩位元帥之外,當數他最有實力抗拒金兵了。再者,其人素懷大志,倡戰反和,當年便曾與元帥、韓元帥等主戰諸臣交好,元帥在世之日,對其人更是極為看重,倚為‘趙氏中興之柱’,曾多次上表請立秀王為太子,想來,也當算是有舊恩在彼處。現今秀王貴為太子,身處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絕非等閒可比,他若肯發兵相救,大事必成!”牛、王二人不禁心中暗自點頭。
施全又道:“在下還聽聞秀王帳下有一員大將名叫高彥,原是本朝開平王之後,與向日在牛頭山連挑十一輛鐵滑車,最後力戰殉國的名將高寵乃是同族之兄弟。高彥將軍智勇雙全,極得秀王喜愛。牛大哥當年與高寵將軍相交甚厚,情愈骨肉,不妨以此與高彥將軍相見,若能由此人引見於秀王,事必能諧。”牛皋聽罷,說道:“好,既如施兄弟所言,老牛便連夜趕去臨安求援。”繼而又沉吟道:“就只怕遠水難解近渴,臨安城往返二十日間,濮陵城已為敵軍所破。”施全道:“牛大哥且去無妨,濮陵守將路逢機智勇兼備,再得我承天寨、八字軍兩路軍馬在外相助,只須金兀朮不來,二十餘日間,當可保無虞。”王彥也以為此計可行。
當下牛皋便即南下求援。臨行之際,施全道:“外援能否請到殊難預料,但若能在臨安城中找到另一人前來相助,牛大哥當也不虛此行了。”牛皋細問其詳。施全道:“此人據說乃是三國時名將趙雲之後,現今也不過二十歲年紀,年紀雖輕,卻是智謀出眾,武藝不凡,且又生就一副俠肝義膽,放眼當世之英雄,可與相比肩者實無幾人!此人向以我大漢天下為憂,舊日與元帥又曾有師徒之誼,若知元帥之孫為敵所困,必然星夜趕來相救。”牛皋聽他說了半天還沒說到此人姓名,不覺性急,問道:“此人是誰?”施全微微一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