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紅杏芳林,行了無限柳陰古道。一眾從人一日行至汜水關,關上軍兵見兩杆進貢幢,上書“西伯侯”旗號。
軍官來報主帥,守關總兵韓榮命開關,伯邑考進關,一路無辭。行過五關來到澠池縣,渡黃河至孟津,進了朝歌城皇華官驛安下。
次日伯邑考差人問驛丞:“丞相府住在那裡?”
驛丞答道:“在太平街。”伯邑考遂來至年門,並不見一員官走動,又不敢擅入午門。
已往返五日,卻是不見大王上朝,百官覲見。伯邑考方信朝歌昏聵,無奈之下邑考只能素縞抱本,立於午門外等候一日復一日。
等到這第五日,方才等到了一位大臣騎馬而至,卻是亞相比干。
伯邑考不識比干,只知是位朝臣,看其相貌不似惡人,便向前跪下。
比干見人跪拜,便問道:“階下跪者何人?”
邑考答道:“吾乃犯臣姬昌長子伯邑考。”
比干聞言,滾鞍下馬,以手相扶,口稱:“賢公子請起,我乃亞相比干。”二人立在午門外,比干問道:“公子為何事至此?”
邑考答道:“原來是恩人,父親得罪於天子,蒙丞相保奏,得全性命,此恩天高地厚,愚父子兄弟銘刻難忘。如今再拜謝了。”
比干推辭不受道:“保薦忠良乃比干分內之事,如今西伯侯被困,比干受之有愧。”
伯邑考見此,便道:“謝丞相了。晚輩今次來,只因七載光陰,父親久囚羈裡,良心難安?想天子必思念循良,豈肯甘為魚肉?邑考與散宜生等相議,願將祖遺鎮國異寶,都進納王廷,代父贖罪。望丞相開天地仁慈之心,憐我父姬昌久囚羈裡之苦。倘蒙賜得還歸故土,真恩如泰山,德如淵海,西岐百姓,無不感念丞相之大恩也。”
比干答道:“公子納貢,乃是何寶?”
邑考道:“是始祖父所遺七香車,醒酒氈,白麵猿猴,美女十名,代父贖罪。”
比干道:“七香車有何寶乎?”
邑考答道:“七香車乃先祖軒轅皇帝破蚩尤於北海,遺下此車。若人坐上面,不用推引,欲東則東,欲西則西,乃世傳之寶也。醒酒氈,倘人醉酩酊,臥此氈上,不消時刻即醒。
白麵猿猴雖是畜類,善會三千小曲,八百大麴,能謳筵前之歌,善為掌上之舞,真如嚦嚦鶯簧,翩翩弱柳。”
比干聽罷,大喜,轉而卻又道:“此寶雖妙,今天子失德,又以遊戲之物進貢,正是助桀為虐,熒惑聖聰,反加朝廷之亂。無奈公子為父羈囚,行其仁孝,一點真心。此本我替公子轉達天庭,不負公子來意耳。”
比干遂往摘星樓候旨,奉御官啟奏:“亞相比干見駕。”
紂王於樓上道:“宣比干上樓。”
比干上樓朝見,紂王道:“朕無旨宣召,卿有何表章?”
比干奏道:“臣啟奏陛下!西伯侯姬昌子伯邑考自西岐而來,此番納貢來朝,為其父贖罪。”
紂王命宣邑考上樓,那邑考肘膝而行,俯伏奏曰:“犯臣之子伯邑考朝見。”
紂王道:“姬昌罪大忤君,今子納貢為父贖罪,亦可為孝矣。”
伯邑考奏道:“犯臣姬昌罪犯忤君,赦宥免死,暫居羈裡。臣等舉室感陛下天高海闊之洪恩,仰地厚山高之大德。今臣等不揣愚陋,昧死上陳,請代父罪。倘荷仁慈,賜以再生,得赦歸國,使臣母子等骨肉重完:臣等萬載瞻仰陛下再生之德,出於恩外也。”
紂王見邑考悲慘為父陳冤,極其誠懇。知道他是忠臣孝子之言,不勝感動,便賜伯邑考平身。邑考謝恩,立於欄杆之外。
妲己在珠簾後見邑考丰姿雅相,目秀眉清,唇紅齒白,言語溫柔。心中感嘆,這麼一個人物,怪不得東天陽池圓日尊者要我助他收為弟子。
妲己心下思量,嘴下卻傳旨:“捲去珠簾。”
左右宮人將珠高卷,搭上金鉤。紂王見妲己出來,口稱:“御妻!今有西伯侯之子伯邑考納貢,代父贖罪,情實可矜。”
妲己奏道:“妾聞西岐伯邑考善能鼓琴,真世上無雙,人間絕少。”
紂王曰:“御妻何以知之?”
妲己道:“妾雖女流,幼在深閨,聞父母傳說邑考博通音律,鼓琴更精,深知大雅遺音,妾所以得知。陛下可看邑考撫琴一曲,便知深淺。”
紂王乃酒色之徒,久被妖氣所惑。一聽其言,便令伯邑考叩見妲己。
邑考朝拜畢,妲己道:“伯邑考聞你善能撫琴,你今試撫一曲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