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8部分

等束手待斃而已。”

飛虎見三子天祥年方七歲,心中暗暗嗟嘆:“此子幼稚無知,你得何罪?也逢此難?”家將來報:“啟千歲!左邊有一枝人馬到來。”飛虎看時,乃青龍關張桂方人馬。又報:“佳夢關魔家四將,從右邊殺來。”又見正中間臨潼關總兵官張鳳兵來。黃飛虎見四面人馬俱來,思想不能逃脫,長吁一聲,氣沖霄漢。

卻說青峰山紫陽洞清處道德真君,因神仙犯了殺戒。玉虛正講,待子牙封過神,方上崑崙,因此閒遊五嶽。一日往臨潼關過,被武成王怒氣,衝開真人足下祥光,真人撥開雲彩,往下一觀,原來是武成王有難。貧道不得護救,誰來救濟?

真人命黃巾力士:“將我混元遮下,把黃家父子移到儀淨山中去,待貧道退了朝歌人馬,打發他出關。”黃巾力士領法旨,用混元一罩,將黃家父子盡移往深山去了,蹤跡全無。

聞太師大兵趕至中途,前哨報:“青龍關總兵官張桂芳聽令。”太師傳將:“令來。”桂芳行至軍前,欠身躬候。

太師問道:“黃飛虎反出朝歌,必由此關隘,你可曾見否?”

桂芳答道:“末將不曾見。”太師道:“速回,謹防關隘,不得遲誤!”桂芳得令去訖。又報:“佳夢關魔家四將聽令。”太師命:“令來。”

四天王步至軍前口稱:“太師!末將甲冑在身,不能全禮。”太師道:“黃飛虎曾往佳夢關來否?”四將答道:“不曾見。”

太師傳令:“速回佳夢關守禦,協同捉賊。”

四將得回去訖。又報:“臨潼關守將張鳳聽令。”太師傳命:“令來。”至騎前行禮,太師道:“老將軍!叛賊黃飛虎可曾往關上來否?”張鳳欠身答道:“不曾見。”

太師令:“回兵用心防守。”

張鳳得令去訖。且說太師坐在騎上暗思:“俱道飛虎既出西門,過孟津,為何不見三處人馬撞來,俱言不曾見?異哉異哉。也罷,待我將入騎扎住在此,看他往那裡去?”

且說清虛道德真君在雲裡,看聞太師駐兵不動。真君道:“若不把聞仲兵退回去,黃飛虎怎麼出得五關?”真人隨將葫蘆蓋去了,倒出神砂一捏,望東南上一,洗去先天一氣,爐中煉就玄功。

少時間聞太師軍政官來報:“啟太師!武成王領家將,倒殺往朝歌去了。”

太師聞報,傳令:“回兵。”慌忙趕殺,連奔澠池。一路上果見前邊一夥人簇擁飛走,太師催動三軍,趕過了孟津,按下不表。卻說真君在雲裡,命黃巾力士,把混元移到大道,黃家父子見弟,在馬上如醉方醒,如夢方覺,個個馬上揉眉擦眼。定睛看時,四路人馬去得影跡無蹤,黃明嘆道:“吉人自有天相。”

飛虎忙問,“眾弟兄!方人馬俱不知往那裡去了?乘此時速行,過臨潼關方好。”眾將聽令”,速策馬前行。來至臨潼關見一枝人馬紮住團營,阻住去路。

黃飛虎令軍輛暫停,正要上前打聽,只聽得炮聲響處,吶喊搖旗,飛虎坐在五色神牛上,只見總兵張鳳全裝甲冑,八札九吞。

張鳳聽報黃飛虎領眾已至關前,張鳳上馬,來到軍前大呼道:“黃飛虎出來答話!”

武成玉飛神牛至營前欠身口稱:“老叔!小侄乃是難臣,不能全禮。”

張鳳道:“黃飛虎你的父與我一拜之交,你乃紂王之股肱,況是國戚,為何造反?辱沒祖宗,今汝父任總帥大權,汝居王位。豈為一婦人而負君德?今日反叛,如鼠投陷阱,無有升騰,即老拙聞知,亦慚愧無地,真是可惜。聽我老拙之言,早下坐騎,受縛解朝歌,百官有本,當殿與你分個清濁,辨其罪戾,庶幾紂王姑念國戚,將往日功勞。贖今日之罪,保全一家性命。如迷而不悟,悔之晚矣!”

黃飛虎道:“老叔在上,小侄為人,老叔盡知。紂不荒淫酒色,聽奸退賢,顛倒朝政,人民思亂久矣!況君欺臣妻,逆禮悖倫,殺妻滅義,我兵平東海,立大功二百餘場。定天下,安社,瀝披肝?治諸侯,練士卒,神勞形瘁,有所不恤。今天下太平,不念功臣,反行不道,而欲臣下傾心難矣!望老叔開天地之心,發慈悲之德,放小侄出關,投其明主。久後結草銜環,補報不遲,不識尊叔意下何如?”

張鳳大怒道:“好逆賊!耙出此汙之言?欺我老邁。”手起一刀砍來。

黃飛虎將手中架住:“老叔息怒,我與老叔皆是一樣臣子,倘老叔被屈,必定也投他處,總是一般。從來有言:‘君不正,臣投外國。’理之當然。老叔何苦認真,不行方便?”

張鳳大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