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在武漢取得了勝利。

“革命黨舉義成功”的訊息,立即飛傳中國大地,震撼了大江南北,散佈在各地的革命黨人以及和同盟會有聯絡的革命小團體大受鼓舞,在各省領導或積極發動新軍,全黨起義,這促使革命形勢在全國範圍內飛速發展。僅一個多月的工夫,到11月下旬,全國24個省區中已有14個省宣佈獨立,其他各省區也正在進行反清鬥爭。清朝政府的反動統治,頓時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但是,獨立後各省的大權先後落進投機革命的立憲派和舊勢力手中。

武昌起義爆發時,孫中山正在美國北部科羅拉多州進行籌募革命經費的活動,對武昌起義並無預聞。10月11日他抵達該州的丹佛城,第二天即從美國報紙上欣然得悉“武昌為革命黨佔領”的訊息,非常興奮和激動,立即中止了在美國各埠繼續演說籌款的計劃。他本想由太平洋回國,親自指揮革命戰爭,“以快生平之志”,但是,考慮到成立共和國將要碰到的外交、財政等方面的困難,特別是考慮到某些列強國家可能會聯合起來反對革命,所以他認為這時最主要的工作,不在“疆場之上”而在“樽俎之間”,應該周旋於列強各國,辦理外交,以斷絕清政府的後援,他幻想中國革命能夠爭取到帝國主義的同情,得到帝國主義的幫助。在孫中山看來,當時“列強之與中國最有關係者六焉:美、法二國,則當表同情革命者也;德、俄二國,則當反對革命者也;日本則民間表同情,而其政府反對者也;英國則民間同情,而其政府未定者也。是故吾之外交關鍵,可以舉足輕重為我成敗亡者所繫者,厥為英國。倘使英國右我,則日本不能為患矣。”因此,他決定由紐約轉赴英國進行外交活動,俟此問題解決後回國。

正當孫中山在國外進行一系列外交活動時,國內革命形勢有了飛躍發展,同時也出現了複雜的情況。一方面,隨著宣佈獨立,響應起義的地區越來越多,光復各省都督府準備舉行代表會議商討組織民國臨時政府,在醞釀過程中發生了爭權奪利的現象,另一方面,清政府組成了新內閣,在向南方用兵的同時作出和談的試探,南方的立憲派和舊官僚則極力從革命內部攫取權力,並與清政府新內閣暗中勾結。在這歷史轉變的重要關頭,孫中山在接到國內一再敦促他速回的電報後,便匆匆離開法國巴黎從馬賽港乘船東歸。

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3)

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滿噙著激動的熱淚,在經歷了16年海外生活和艱苦鬥爭之後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祖國,抵達上海。這正是民國臨時政府準備成立的前夕,由於孫中山為革命作出過巨大貢獻,在革命黨人和全國人民群眾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的歸來受到了廣泛熱烈的歡迎。許多團體紛紛致電南京各省代表團,要求選舉孫中山為大總統,“以救國民”,表示這是“兆眾一志,全體歡迎”。同盟會上層領導人黃興等,更是一致同意孫中山出任總統。當時的各省代表們為了組織臨時政府選舉大總統,曾從上海到武漢,又從武漢到南京一路爭論不休,孫中山的到來,使各種爭論立刻停止,他成了眾望所歸的最合適的總統人選。

1911年12月29日,各省代表會議在南京召開,由獨立的17省代表45人出席,籌組中央臨時政府。孫中山在17張有效票中以16票的絕對多數,當選為中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晨,孫中山離開上海前往南京,途經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各地,都受到群眾的夾道歡送,“共和萬歲”之聲響徹雲霄。到達南京時,城內到處張燈結綵,人民填街塞巷,歡聲雷動,熱烈歡迎孫中山的蒞臨。當日晚10時,在江蘇省諮議局舉行的臨時大總統的就職典禮上,孫中山莊嚴宣誓,表示要為“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而奮鬥。同時釋出《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宣告中華民國成立。1月3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的親密戰友黃興任陸軍部長兼參謀總長,臨時政府的實權掌握在以孫中山、黃興為首的革命黨人手中。

南京臨時政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府,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中國人民多年奮鬥的結果,它在中國近代史上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溥儀在全國革命的怒濤中被迫頒佈了退位詔書,宣佈退位,統治中國268年的清帝國終於被推翻,從秦始皇以來綿延2133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也最後結束了。

因為1911年正是我國農曆辛亥年,1911年10月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又叫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