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有些不明所以,不過還是脫下來給孟子濤看了一下。
這是一枚青銅質的銅錢。錢面“五銖”二字,反書。穿上下“宜官”二字。背穿上北斗七星紋,從穿上左旋讀:大利宜子孫。正背文字均篆體書兼有隸意,古拙而有意趣。特別是大利的利字,書寫者有意把立刀置於禾字的右上部,這樣即充分考慮了空間的限制,又讓文字富於變化,增加了藝術感染力,這就是繆篆的妙處。繆是綢繆之意,繆篆指文字屈曲纏繞,隨體詰詘,是流行於秦漢時期的一種篆體,這樣的篆法,在秦漢印章、錢幣和文字瓦當中經常運用。(40/62)(未完待續。。)
第六百三十八章 豬肉換銀幣(祝大家春節快樂!)
孟子濤打量了一下手中的銅錢,知道自己沒有看錯,這枚銅錢應該就是漢代的厭勝錢。
可能許多人不知道厭勝錢是用來幹什麼的,用現在的理解來說,其實這東西就相當於咱們現在的壓歲錢。
厭勝錢在錢幣系列中它被歸為花錢類,其來源於古代方士的一種巫術厭勝法,當時人們認為運用厭勝法就可以制服他們想要制服的人和物。
厭勝法的“厭”讀作ya,據《說文解字》解釋:“厭,笮也,令人作壓”。所以通常又把厭勝法稱作壓勝法。壓勝錢實際上就是據厭勝法的本義,人們為避邪祈福而製造的一種飾物,以供人佩戴賞玩。名曰錢,實際上並不作貨幣在市場上流通。
至於為什麼又被叫作壓歲錢,據說是來源於一個民間故事,說的是古代的時候,有一家姓管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壓勝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閤眼。
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壓勝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因為“歲”與“祟”諧音,於是這樣的銅錢又被稱為壓歲錢,從這之後,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這個習俗被一代代的儲存了下來。
言歸正傳,孟子濤拿著厭勝錢問道:“大哥,不知道這枚銅錢你賣不賣啊?”
擺攤的男子笑呵呵地說:“小兄弟,如果你買的豬肉多,這枚銅錢送給你也一樣!”
既然對方這麼說,孟子濤也就順勢應了下來,低頭看了看男子面前的那些鹹野豬肉。
“小兄弟,你放心,這些野豬肉真的都是我自家吃的,除了肉香之外,基本沒有什麼異味,不信你聞聞看。”
孟子濤拿起一塊豬肉放到鼻前聞了一下,確實只有一股香味,沒有什麼異味,而且豬肉的顏色很自然,看起來品質非常不錯,他覺得男子應該沒說謊。
既然如此,孟子濤就感起興趣了,畢竟這年月純正的野豬肉一般情況下是很難買到的,既然有幸遇到,那肯定要買下來,除了自己吃,也可以送給親朋好友償償。
“大哥,你這豬肉多少錢一斤?”
男子有些忐忑地說:“六十吧,你看行不行?”
孟子濤覺得這個價格還是挺便宜的,這年月上等的純野豬肉都要好幾十一斤,醃製的這麼好,更要漲些價,六十一斤很合算,於是他問道:“我如果買你的豬肉的話,這枚銅錢真的送給我?”
聽孟子濤這麼一說,男子的注意力就放到了銅錢上面,想到這枚銅錢自己從小一直戴到大,已經好些年了,不會是什麼古董吧?
如果是古董的話,他肯定不會同意就這麼送給孟子濤,但他又是好面子的人,先前既然這麼說了,讓他反悔又不好意思,於是說道:“小兄弟,看你好像很喜歡這枚銅錢,能不能告訴我為什麼啊?”
男子老實巴交的模樣,更讓孟子濤覺得他應該沒有說謊,再加上這枚厭勝錢也算不得多好的東西,他就直截了當地說:“大哥你猜對了,這枚銅錢確實是一件古董,它叫厭勝錢,你如果同意把它讓給我,算上你這些豬肉,我可以給你兩萬塊錢。”
男子有些嚇了一跳:“兩萬?”
孟子濤笑著點了點頭:“你沒有聽錯,當然,如果你覺得不行,那我只要這些豬肉也可以。”
男子又相當驚訝:“我的這些野豬肉你都要?”
“對,都要。”
“這裡一共可有八十多斤哦。”
孟子濤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