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鏡都不能用?”孟子濤感覺有些不太靠譜。
呂耶說:“其實就跟咱們國內的黑市拍賣會差不多,雖然可以給顧客鑑定,但手段有限。只是他那的東西都有些來,又有撿漏的機會,所以還是很受歡迎的。這樣吧,我給你描述一下那件瓷器的樣子。”
聽了呂耶的描述,孟子濤感覺那瓷器很像鈞瓷,又和柴窯相似,如果沒有看到實物,他也搞不清楚到底是真是假。
說起來,北宋鈞窯與後周柴窯有十分密切的聯絡。傳說,北宋時期,柴窯斷燒,柴窯工匠群趨陽翟燒造瓷器。
由於燒造“柴窯”的工藝複雜,燒造成本太大。為了煳口,“柴窯”的工匠們便去繁就簡,只用複色釉和普通工藝來燒製。大大節約了燒造的成本和時間。
由於當時是單色釉一通天下。所以,“鈞窯”燒製的多色釉瓷,一進入市場,便大受喜愛。工匠們經過不斷創新,“鈞窯”的色彩更加絢麗迷人,從此,“鈞窯”的名聲大震。
這種說法曾經很受認可,但事實上,鈞窯始於唐,盛於宋,到金元時期發展為一個獨具特色的鈞窯系。
但要說柴、鈞兩窯沒有關係也不對,因為兩者確實有吸收、融合之關係。一方面陽翟是當時全國著名的窯場,有相當牢固的燒造基礎;另一方面,柴窯工匠趨陽翟,必將把柴窯的燒造技術、工藝運用於鈞窯,從而進一步提高鈞窯的燒造水平,這也是鈞瓷吸取“雨過天青”的柴瓷精華之所在。
因此可以這樣說,後周柴窯已融入鈞窯,鈞窯已代表柴窯走進宋朝,並在元代進一步發揚光大。
但正因為這樣,剛開始融合的鈞窯肯定和柴窯有相似之處,這樣對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