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真沒聽說過,勞煩解釋一下!”
有人問,也有人馬上有人開始賣弄自己的知識。
相傳,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用幾年的時間,專門寫“永”字。他認為,這個字具備楷書的八法,寫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寫好。以後,王羲之的孫子智永又將這“永字八法”傳給虞世南,再後來,經過很多書法家一直傳了下來。
永字八法其實就是“永”這個字的八個筆畫,代表中國書法中筆畫的大體,分別是“側、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劃,以諸宗元所著《中國書學淺說》一書中解說較為明瞭。
“所以說,比一個‘永’字,事實上相當於比了八次,書法水平高低,完全可以透過這個‘字’一見高下。”
“既然這樣,你們剛才怎麼還說的陰陽怪氣的。”
“呵呵,這不是因為沒想到嗎?”
“確實,沒想到這個年輕人居然敢比‘永’字,看來心氣很足啊!”
聽到四周的議論聲,周鐸腹誹道:“哼,比都還沒比,吹什麼吹?”
不管周鐸怎麼想,因為這個插曲,現場來賓的興趣大增,大家都要想知道,孟子濤提出比這個字,會是什麼水平。當然,到了現在認為孟子濤會贏的,除了孟子濤的朋友,基本沒有其他人了,哪怕馬華宇也在為孟子濤捏著一把汗。
“一起?”
“一起!”
馬華宇讓人準備好筆墨紙硯,一老一少開始開始書寫永字。
人們常說書法有法,但是何謂書法之法?書法愛好者都知道書法中的藏鋒、頓、運筆、提、按、挫等技法,在書寫用力方面包括臂力、腕力、掌力、指力的運用等。
書法的持筆方法有幾種,孟子濤使用的就是捻管法。所謂捻管或稱轉管、使轉,是書寫毛筆字的一種技法,通俗地說就是書寫毛筆字時,根據實際需要將毛筆筆管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進行捻動或轉動。
捻管技法的第一個作用是使筆鋒保持順暢的態勢,確保書寫的流暢;第二個作用是透過捻管隨時調整筆鋒在筆劃的中央位置執行,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中鋒運筆,只有透過中鋒運筆,最終才能達到力透紙背的藝術效果。
說白了,只有透過捻管才能使楷書的起筆穩健,使行、草書的筆劃似流動的水、像飄逸的雲,使楷、魏體書法收鋒做到蒼勁有力的藝術效果。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孟子濤持筆的時候,旁邊的王老等人,就有一種相當強烈的感覺,孟子濤的書法很厲害。
此時的孟子濤眼中,就只有他的筆和眼前的紙,乾淨利落的一點落下。
“點”為“側”,側鋒峻落,鋪毫行筆,勢足收鋒;
“橫”為“勒”,逆鋒落紙,緩去急回,不可順鋒平過;
“直筆(或豎)”為“努”,不宜過直,太挺直則木僵無力,而須直中見曲勢;
“鉤”為“趯”(ti),駐鋒提筆,使力集於筆尖;
“仰橫(或提)”為“策”,起筆同直劃,得力在劃末;
“長撇”為“掠”,起筆同直劃,出鋒稍肥,力要送到;
“短撇”為“啄”,落筆左出,快而峻利;
“捺”筆為“磔”,逆鋒輕落,折鋒鋪毫緩行,收鋒重在含蓄。
說起來,永字八法雖然在書法界廣傳已久,然而,真正能夠展現出永字八法精髓的,卻鮮有人能夠達到,而當孟子濤落下第一筆的時間,王老他們眼睛突然睜的老大……(未完待續。)
請假
抱歉,今天有些意外事,來不及更新了,請假一天。(未完待續。)
第五百零四章 比書法(三)
看到何婉奕有些緊張,田萌萌小聲說道:“奕姐,你就別擔心了,早上你也在孟哥那裡看過他的書法作品,對比一下,誰會輸誰會贏,還不知道嗎?”
何婉奕有些擔心地說道:“可是子濤他早上寫的都是草書啊,這個永字八法,應該是練習正楷時用的吧?”
“奕姐,看來你對草書應該不太懂吧,我給你解釋一下吧。”
田萌萌笑著解釋道:“一般來說,在學習草書之前要打好楷書的基礎,也要練好行書,這樣是為了能夠控制點畫。沒有楷、行的基礎就寫草書容易放縱無法。”
“另外,對於篆書和隸書也最好有些基礎知識,因為有的草書直接來源於篆書,有的繼承隸法,因為今草出於章草,章草出於隸書。所以,想要練好草書,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