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下潛十餘米才能接近安全門,還不知道那扇安全門是不是從發射井裡就可以順利開啟。若是上鎖了那會更加悲劇。而且就算他透過了那扇安全門,穿過走廊還有找到能開啟房門的控制室,只有十幾分鐘的氧氣量,這一來一回確實非常的危險。
但他現在卻沒有急著把灌裝水拿在手裡,他在思考一個問題。
或者說,在選擇一個答案。
他沒有完成的任務,現在他可以有機會完成了。
銷燬核彈頭是一項工序極其複雜、花費巨大而且危險性很高的任務。通常有兩種辦法。
第一種是引爆。把幾枚甚至幾十枚核彈頭集中在一起,用zha藥引爆。在八十年代前蘇聯在銷燬其中程導彈時,就把1000多枚帶有核彈頭的中程導彈集中在伏爾加河下游某區域,每個月引爆兩次,每次大概9至10枚。前蘇聯專門把這片區域隔離開來,採取了一些必要的防護措施。
第二種方法是切割。把導彈上的核彈頭取下來單獨處理後,將導彈的其餘部分切割,切割的方法和部位必須要經過專家的嚴格審定。專家審定的目的就是要保證把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徹底切割,讓整個導彈支離破碎,完全失去再組裝的可能性。而對於被取下的核彈頭,首先要把包裹在核材料外的貴重金屬取下來,重新利用。這些貴重金屬的價值非常高,一般都是一國的科技能力所能製造出的強度最高的金屬。核材料中比例非常低的鈾,在經過特殊的處理後可以製成低濃縮鈾,作為輕水核反映堆的燃料。
他本來帶領的鷹組等人,就是切割核彈頭的專家,所以賈仁才在最後猜出了他們未被告知的任務。但是這個切割任務也只不過是障眼法,否則直接和這裡的人說他是來引爆核彈的,估計他現在就應該在監獄裡了。
上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