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的,不可能接二連三發明新的物理詭計。物理詭計因此而失去了突破的方向。時至今日,物理詭計依舊尋找著其存在的意義,重複著進化和淘汰的過程,最終迎來末日。物理詭計擁有越是新穎就越背棄現實的宿命。倘若要使用有現實感的詭計,那就只能用針、線、大頭針之類東西做出極其簡樸的密室。但眼下,哪有推理迷會對這種密室滿意?假如老夫看到了用繩子綁住屍體進行移動的詭計,大概會把小說從二樓窗戶直接扔出去了,哪裡還需要線跟繩索之類!嗯,有現實感的物理詭計一去不復返了,卻又不能容許冒瀆物理規律的詭計,用里爾克' 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奧地利詩人,其詩歌充滿孤獨、痛苦的情緒和悲觀、虛無的思想,但藝術造詣很高,不僅展示了詩歌的音樂美和雕塑美,更具有一些難以表達的內容,拓展了詩歌的藝術表現領域,對現代詩歌的發展影響巨大。
殺人事件 第六章(2)
'的詩來形容,就是所謂‘萌芽便滅失’的存在。好了,總算要開始正題了,鷲羽君,你覺得物理詭計的存在意義是什麼?”
“我想這一點和詭計的必然性是無法分割的。就推理小說而言,幾乎從未提到過詭計的必然性問題,有一段時期甚至盛行詭計無用論。但現實中,詭計未必沒有容身之所,譬如某位魔術師兼偵探小說家' 泡坂妻夫(1933-2009),日本著名推理小說家,兼有魔術師的身份。
'創作的《詭計交響曲》,那裡面的分類表明,詭計不是推理小說特有的東西。換言之,若想復甦推理小說的物理詭計,只需確保該詭計的現實性,確保其使用的必然性,不就行了?”
“你太天真了,”背對著窗戶的古加持裝模作樣道,“你覺得只要有必然性,不管怎樣匪夷所思的物理詭計都能被承認?”
“未必。我只是覺得這是個辦法。”
“你說的充其量只是理論,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