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5部分

的味道,是小花來了,看對面兩個老夥計擠眉弄眼的樣兒,就知道他們等著看戲呢。嗯!不能演砸了讓他們看笑話,馬遷安打定主意剛一轉身正想張口,不想被張小花搶了先,就聽張小花清脆的嗓音響了起來,“楞子……不,馬司令同志,我要求參戰!”

第263章 發動群眾問題

張小花一本正經,臉上看不出玩笑的樣子,她前天要求參加戰鬥部隊時也是這個神態,當時馬遷安沒答應。

馬遷安沒有馬上回答,而是瞄了一眼張小花背後的李鳳山,皺了一下眉頭表示不滿,鳳山你這是幹嘛呀?把小花領來搗什麼亂?現在又不是非常階段要那個花木蘭從軍,要穆桂英掛帥,男爺們還沒死光呢!

李鳳山注意到了馬遷安的目光,熟悉他這個神態的李鳳山急忙撇清自己,急道:“那啥,司令!小花說有辦法弄到船過江,不用游過去。你看……”

嗯?馬遷安心中一動,小花能弄到船?要是她能弄到船,我們就可以多帶一些馬匹,這樣也可以多攜帶一些彈藥和炸藥,這是一件好事。

周玉成聞言,也立即想到了這個問題,長途奔襲後方不能接濟,若行動不順利,與敵交火不可避免,抗聯火力兇猛所耗彈藥量極大,況所用彈藥與鬼子的不一樣,不能繳獲就地補充,所以能多帶一些當然更好。可任務時間緊,又怕被現,到了江邊很難短時期內找到船,只能派水性好的戰士先游過去拉起繩索,然後其餘的人把住繩索游過去,而馬這種牲畜想要讓它遊過江面,困難太大。當初決定這四百人輕裝前進,每人負重只規定為3o斤,槍支加上彈藥的重量就差不多是這個數,還有單程的乾糧重量,留給炸藥的份額就很少了。炸藥攜帶量只有區區2百餘斤,恐怕不夠用的。

如能有船,這一切問題都可解決。一匹馬就可負重2oo斤,2o匹馬所攜帶的彈藥量應該可以讓他們打幾次好仗,即使遇到鬼子也不用太過於擔心彈盡糧絕的問題。

“你有船?”馬遷安正視張小花,帶著一絲企盼問道。

張小花驕傲的昂了昂頭,故意氣馬遷安道:“那是,可是某些人卻不肯相信別人的真心,出征這麼大的事情也不問問本地人,只相信所謂的自己人,這哪座山高,哪裡河深都不知道,哪嘎達的人膽小,哪裡的人勇敢,誰願意打鬼子,誰想當漢奸,誰是朋友誰是敵人這些東西還沒搞明白就要冒險前行,不願多動腦筋考慮問題,只想憑藉手中的武力說話,用周政委的話說,這就是走單純軍事鬥爭,不動群眾的結果,後果不堪設想啊!我的楞子哥!”

吔!厲害啊張小花,你才聽了周政委兩堂課就學的一套一套的了,還給我扣了一頂不走群眾路線,只懂單純軍事鬥爭兩眼一抹黑的大帽子。

看來周玉成已經露出來動當地群眾,建設根據地的苗頭來了。馬遷安記得以前兩人曾就回到東北後在短期內要不要動民眾的問題探討過,馬遷安是持否定態度的,周玉成持肯定態度。

馬遷安的觀點是:東北不同於關裡中原地帶,這裡土地肥沃工業達,老百姓能吃飽肚子,在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進行組織動員的情況下,你讓生活較安定的普通民眾起來反抗殖民者,成功率很低,這種情況馬遷安在南洋已經見識過了,無論是當地的土人或是後來移民去的華人,很少有豁出命來反抗英國人的。

日本人混淆視聽,在教育上不遺餘力的扯謊,迷惑了大部分的民眾。“滿洲國”談及教育方針的文字,到處充斥“日滿一德”、“民族協和”、“忠良國民”等字眼,毫不掩飾竭力製造“良民”的意圖。日本侵略者為泯沒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宣揚東北非中國領土、滿族非中華民族、日本和“滿洲國”皆為“天照大神”所創造的父子兄弟,宣揚“神道”如何博大精深、威力無窮。

泯滅民族意識是日本侵略者不遺餘力進行的活動之一,但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中有利於為其侵略辯護的內容,都被其吸收和宣揚。其中突出的內容有兩點:一是文化民族主義,一是“王道”思想。

中國傳統的民族主義也被日本人利用,中國傳統的民族主義,一直是文化民族主義。這種文化民族主義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從文化上而不是從種族或政治上來劃分政治共同體(國家),所謂的同文同種之說,既然我們同樣尊崇儒家文化,那麼本來就是一家人,抗日也就無從談起。

王道之大意”說:“愛國之思想、軍國民之教育,皆足釀成世界戰禍,王道則不主愛國而主博愛,不用軍國教育,而用禮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