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淘氣時,媽媽可以先表揚他聰明、點子多、有能力等長處後,然後告誡孩子,如果能把聰明才智用在學習和團結同學上,一定會成為全班最受歡迎的學生。
⑵巧妙地指出“美中不足”。有些父母在批評孩子時也先用了讚揚的原則,但在讚揚後,卻使用“但是”來了一個明顯的轉折。這讓孩子產生反感,認為父母的表揚不真誠。對此,父母可以換“但是”為“如果”。比如:“你的學習成績很不錯,如果你能多團結同學,多關心別人,相信你會更受同學歡迎的。”這樣的間接提醒,比“但是”後面的直接批評,效果更好,孩子也更樂於接受。
當然,採用溫和的批評方式,不是說要父母放縱自己的孩子,而是要求父母在提出批評時,一定要講究策略,當孩子犯錯時,既要指出其錯誤,又不致挫傷其自尊心。當孩子犯了嚴重的錯誤,並且屢教不改時,父母就有必要採取一些強制性的懲罰性措施,幫助孩子改正錯誤,而不是嘮嘮叨叨,更不能馬馬虎虎。
總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需要嚴格,又必須對孩子表示關心,做到恰到好處。
小故事
梁啟超自幼聰穎,4歲開始學習四書五經,9歲即能寫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12歲中秀才,16歲中舉人。在他10歲時,有一次隨父親到朋友家做客,見院裡的一棵杏樹花開得太漂亮了,就偷偷地折下了一枝,藏在寬大的袖筒內。這一舉動被父親發現了,父親很生氣,可當著眾人的面,又不好罵他,那樣不僅攪亂了做客的氣氛,也讓小啟超的臉面不好看。
到了吃飯的時候,客人們都安排坐下了,梁啟超最小,最後一個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