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上標籤時,就會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
有的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當孩子無法達到時,父母就很失望,認為孩子“腦子笨”,經常批評他“大笨蛋”、“不是讀書的料”,這等於在無形之中給孩子貼上了“我不行”的標籤。這種不良的標籤會使孩子產生“我確實不行”的感受,並且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進而對自己失去信心,就會不自覺地放棄追求成功的努力。長此以往,壞標籤的預言便會成真。
曾有人以“你長大想當什麼?為什麼?”為題,對小學五年級學生進行一個問卷調查。有些學生是這樣回答的:“我學習成績不好,老師說我是笨蛋,我也不知道長大能當什麼。”從中可以看出大人給孩子的負面標籤,給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
第二章 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8)
孩子的很多行為,例如頑皮、好動甚至做出“出格”的舉動,這些表現多為孩子天性使然,無所謂好、壞,即使有一些不良行為,往往也是一種無意識行為或對成人的簡單模仿。所以,切忌動不動就對孩子的行為貼上“好”、“壞”的“標籤”,人為地劃分“好孩子”、“壞孩子”,那樣,很容易使孩子自覺不自覺地趨同於劃定的類別,限制了他們的心理自然地成長。
也許有的家長會說,給孩子貼上不好的標籤,只是“激將法”,是想他變得好一點而已。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激將法對成人或許有用,但對孩子卻很難奏效。因為,孩子年齡尚小,其獨立性有限,對家長的說法易於認同,也很難產生“你說我不成,我就做得更好給你看”的想法。家長不可輕易對孩子下結論,不要給孩子亂貼標籤。因為這樣輕則會毒化親子關係,嚴重的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