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要數到十,董重質忽然手一揮,只聽一陣嘩嘩之聲,似風之嗚咽,以劍之飛舞,箭如雨下,鍾鐵映已然被射成了刺蝟,但就在那一瞬息之間,鍾鐵映抓住吳蘭雅,把她擋在了面前,她身上被箭數十,也立時斃命。
董重質見她臨死之前,掙扎著不肯倒下,眼睛向他望出最後一眼,裡面充滿了幽怨,充滿了憤恨,又充滿了不捨,充滿了柔情。那悽然絕望卻又含情脈脈的眼神,像一枝毒箭,射進了他的心臟。
吳元濟見變起參促,頓時驚得呆了,不知等待他的將是何種命運。
箭已停,雨已歇。
董重質衝向前去,想抱起吳蘭雅,但她的身上插滿了箭,竟無法擁抱,小兒子撲在媽媽身上,哭著喊著叫“媽媽。”大兒子跪了下來,跪在母親面前,也不禁痛哭失聲。
董重質嘆了口氣,也不禁落下了一滴淚水。
在戰陣之中,最多的不是廝殺,而是謠言。
官軍之中,到處傳言,董重質殺了吳元濟全家。董重質是吳元慶的姐夫,於是有人傳言,吳元慶攻淮西,只是為了私心,說他仍想獨霸一方,割據稱王。又說他與董重質相約,殺了吳元濟後,就共同對付朝廷官軍,吳元慶乃淮西內應。
一天,林潔告訴吳元慶,說到聽到這種謠言,吳元慶吃了一驚,心想朝廷最忌的就是這種謠言,若是聽說,是寧可信其有,不會信其無的。他雖然吃驚,面上卻仍是若無其事,安慰林潔道:“謠言止於智者,我無此心,別人說什麼也沒用!”
林潔道:“那可不見得。這話傳入朝廷,再被別有用心之人添油加醋的說些話,那可是殺身之禍。”
吳元慶道:“你別當心,大不了咱們一走了之。誰能擋我?”
林潔見他滿腔豪氣,心中的擔心漸減。
有許多人都秘密上書給李愬,說吳元慶是奸細,又說李祐是他的同謀,並說他前次去會見李祐、董重質,便是商議如何殺吳元濟,然後抗拒朝廷之事。李愬初聞此事,心中勃然大怒,本想立時便抓來上書之人,教訓一番,是吳元慶阻止了他,說若這樣做,只怕連他都連累。如今他擁有重兵,皇上必然疑忌,若是連他都被誹謗,只怕影響徵淮的大計。李愬嘆了口氣,只得罷了。
李愬與吳元慶謀劃攻佔吳房,決定了出兵的日子。諸將諫道:“今天乃是‘往亡日’,不宜出兵,只怕出師不利。”
李愬道:“敵人兵多,我方兵少,敵人以為今天是往亡日,必然不防,我們今天出兵,正所謂所其不意,攻其不備,大丈夫行事,豈能在乎這些荒誕迷信之言?”遂以吳元慶為前鋒,自帶各將為中軍,吳秀琳、丁士良為合後。出兵向吳房進。
吳房分內外二城,吳元慶帶三千突將先到外城之下,只見城牆防衛森嚴,刀兵林立,吳元慶叫眾兵豎起雲梯強攻,皆被城上強弓硬弩射回。
吳元慶見此城急切難下,心想,若不顯本事,立得奇功,眾人未服。乃朗聲對眾將士道:“我自受命李將軍訓練突將以來,視列位有若兄弟,經過多日訓練,眾兄弟本領皆突飛猛進,但兵成之後,尚未立得功勞,朗山一戰,更是兵敗而歸,不但我丟臉,眾位兄弟亦一齊丟臉。咱們突將兵自成立時,李將軍優待有加,人才錢物,皆是有求必應。其餘兵將早就憤憤不平,更有人言,我不用力作戰,乃存有私心,甚至說我存有反心。我吳元慶之忠義,唯有天日可表,今日正是我等洗恥雪侮之時,咱們奮力一戰,攻下此城,須叫別人沒得說嘴!”
眾兵縱聲歡呼:“攻下吳房,以洗前侮!”
三千將士便如一個人出,聲震雲霄,城中守兵聽得,雖見官軍人數不多,也不禁駭然變色。
吳元慶高舉長劍,與林潔攜手衝在最前。眾突將皆熱血沸騰,吶喊著衝向城牆。城中箭下如雨,吳元慶更不畏懼,與林潔兩人雙劍聯手,互相遮擋飛箭,頓時衝到城牆之下,甩出飛索,索鉤頓時掛在城牆之中,攀援而上。
敵兵見狀,大吃一驚,刀劍齊出,箭射紛紛,被吳元慶一一擋開,此時吳元慶離城頭不過一丈。城中守將見箭射他不著,抽出一把大刀來,對準吳元慶攀援的繩索一刀斬斷。
………【第三章 謠言】………
林潔驚呼一聲:“糟糕。”
吳元慶頓時往下沉落。他並不慌張,一劍刺向城牆,那城牆深厚堅硬,但吳元慶一劍刺去,盡如刺豆腐,頓時刺進尺許,就這麼阻得一阻,吳元慶左手在城牆之上輕輕一按,雙足在城牆之上一蹬,身子頓時拔起,便如飛將軍一般,已經躍上城頭。他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