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不忠不義,不仁不孝的人,有何面目立於世間?!這可是大元的《聖經》上說的。”
“那,官府怎麼說?”
“官府說了,國王在退位前發了詔書,要各地歸順,所以他們聽國王的,還有三天帝國的人就來接管那屯了。”
……
屋內靜了下來,二人都不說話,徐久阮丹凝忍不住道:“既然夫君你不想讓帝國統治,那麼,就反了吧!”
“啊!”
黃大福全身一震,回頭看著他的妻子,忽地爆發出一陣笑聲道:“一言驚醒夢中人,好!夫君我真不如你,你說得對,帝國,休想得到我們的家鄉,我們的家園,絕不能讓外敵進來,就反了他孃的!”
想通後,黃大福吩咐家人道:“去,拿我的貼子,請劉先生、王老闆和張老闆來商量。”
此三人,皆為本縣德高望重,財大氣粗之人。劉先生是在大元讀過二年書,現為那屯的教諭(中學校長),教化民間,深得民心,王老闆是藥材商人,張老闆是大米商人,與黃大福一起是那屯縣最大的三個老闆。
之所以請此三人來,可以算到帝國皇帝李亦奇的頭上。
何解?
李亦奇四處做生意(他不打仗就是做生意),積極推進海外貿易、全球經濟一體化,同時,李亦奇夾帶輸出中華文化。根底淺薄的南洋諸國深受影響,全面進口了大元的文字、生活方式,乃至思想。
那屯與扶南國(位於今柬埔寨至越南南端)接壤,中間存在著大片未劃界地帶,那些地帶是什麼?俱為森林,是錢啊!珍貴的木材,販運到大元帝國,盈利幾達十倍!
為了經濟利益,林邑、扶南時有磨擦,小衝突接連不斷,二國官兵在十年中還大大地打了二仗,死了好些人。
一個國家,在打仗的時候,必須凝聚民心,而儒家思想,就是世間最好的凝聚劑,她讓我們這麼大的國家傳承二千多年,雖有分裂,卻始終統一在一起,認同國家統一,世界上就此一家,別無分店!
現在儒家思想連一個空前巨大的帝國都粘合如同鐵板一塊,更不用說小小的那屯城,所以劉先生、王老闆和張老闆加上黃大福都受過儒家薰陶,素有忠義之心,不過他們忠的不是傳來忠義思想的帝國,而是他們腳下的那一方熱土!
在先前與扶南的作戰中,這幾個人齊心協力,積極組織人手,捐錢捐物,輔助官軍作戰,合作慣了,黃大福遂請他們一起來商量。
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紅纓槍,不是嗎?帝國李某人說的哩。
黃大福的三個朋友很快來了,黃大福說出了他的想法:他要造反!
雖為小民,他們忠義之心令肉食者(當官佬)汗顏,四人眾口一詞:寧可一死,絕不當亡國奴!
劉先生深思熟慮地道:“光是我們四個人還不成,必須有官方的人一起參與,本縣管政的黃縣令和管軍的仇都尉、江都尉都在本地任職五年,與扶南打過仗,對於國家,比較忠心,昨天接到了通知準備投降,晚上黃縣令召我飲茶,說起來就是唉聲嘆氣。”
於是四個人一窩蜂地跑到縣衙,求見黃縣令,黃縣令對四人的想法滿是稱讚,不過他為難道:“本縣是朝廷的官,國王有詔,要本縣歸順,若不歸順,是為不忠,日後發號施令,也是……”
四個人心中暗罵黃縣令老奸巨滑,明明也是想造反,卻不肯出頭。
黃縣令想出解決方法道:“本縣出個公告,即日起把本縣事務歸於你等管理,如何?”
黃大福道:“大人此言差矣!大人為一縣之長,若不出頭,何人可以出頭?我等皆德行淺薄,豈能擔起如此重任?”
黃縣令擺手道:“噯,你們是行的!有熱情,有威望,有錢糧,不是你們,還是誰?”
……
好說歹說,黃縣令執意不肯當頭,最終四人只能同意出一個叫做“救國會”的組合,推舉黃大福為會長,其他人為副會長。然後,請來本縣的二個都尉商量。
湊巧二人也是熱血人士,一拍即合。
於是以蟻民為首的救國會就在那屯縣城揚旗,對抗入侵的大元帝國!
那屯原有駐軍二千,救國會盡力征發本縣的男丁入伍,那屯民風強悍,忠於國家的人多,遂徵得三千人,共五千軍,以黃大福為首的各大商戶出錢出糧,收拾整齊,動用了原來朝廷設在那屯的武庫,武裝起來,準備痛擊帝**隊。
很快三天就過去了,帝國二千士兵向著那屯進發,為首軍官是驍將牛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