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與考試
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緩解應試觀念,清華里有很多專業課,最後的考核方式是可以用大實驗替代期末考試的。能不考試當然是好事,但大實驗並非手到擒來,一般難度都很大。如果是參加期末考試,考完當天,同學就解放了,不用再管這門課了。而做大實驗的同學,往往是在期末考試結束後的幾周才提交實驗結果,很多人都不願意佔用放假時間去搞複雜的實驗。
學生當中願意衝在前面做大實驗的,是公認喜歡挑戰自己的“奧賽”一族。他們都是在高中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生物等競賽中獲得過全國甚至世界級大獎後,保送到清華的。沒有經歷過高考壓力的他們很少有人真正把分數看在眼裡,他們更喜歡接受新事物,嘗試新方法。
不過一旦師兄評價,大實驗不難,而且做實驗比考試更容易拿高分的話,所有同學又會一擁而上,爭先恐後地向老師要求做大實驗。
即便期末考試沒有大實驗的替代方式,這類課程也通常要做小實驗,並在總成績裡佔一定比例的分數。一般的比例是作業佔20%,實驗(3~5次)佔40%,期末考試只佔40%。其實只要平時作業和實驗做得好一些,不用期末考試也快60分了,及格根本就不是問題。
但是同學會一如既往地看重成績,“因循守舊”地“死磕”期末考試。老師體諒同學需要,期末考試前都會和同學講清楚:“期末考試不會太難,重點就是平時強調過的。”而同學們依然會透過答疑、追問老師、給老師發信等途徑進行系列考前“套磁”活動,以確保考試萬無一失。而對實驗的態度就是平時該做的時候做一下,例行公事。考試在同學心目中的地位遠高於實驗。很多同學因為期末考試快到了,或是因為自己犯懶,乾脆直接Copy別人的實驗交差了事。
一次,因為實驗成績拉開了分數檔次,有的人得了40分,有人只得了20幾分,有些學生就不幹了,找老師評理。老師和助教都很無奈,明明知道這些同學的實驗是抄的,居然理直氣壯的就來了,還好意思說自己的實驗方法、結果,和誰誰的都一樣,為什麼分數不同。老師恨不得就讓這些學生當著他面再把實驗重做一遍。
有些老師為了“迎合”學生的想法,實驗只要做出來,就給個差不多的成績。雖然老師的初衷是重“實驗”輕“考試”,但最後成績的區別度還是體現在了考試上了。老師還是向“傳統”的應試學習妥了協,降低了實驗的考核標準。
同學選課的指揮棒就是“成績”。同學們會考慮到這門課有沒有考試,這門課的成績算不算入全年的平均成績,這門課老師給的分數高不高,然後再下決定。一門課,只要老師要求嚴、考試難,不論內容是否對學生有用,都不會有太多人選這門課。
套磁
大學老師,不僅給學生教課,還要帶研究生、搞科研,老師不會像中學老師那樣鐵面無私,很多大學老師很好說話。對於考試成績,如果學生覺得老師判錯了卷子,可以去找老師,老師一定會本著和你探討的態度重新檢查你的試卷,真的判錯了,成績一定能改回來。這本來是好事,但也同樣給了同學鑽空子的機會。
一次考完試,老師心慈手軟,發現幾個同學成績可能會不及格,連忙聯絡班主任、輔導員瞭解情況,看這些同學的學習態度是不是好,如果有什麼特殊原因,可以稍微放寬幾分。結果,同學自己知道了可能不及格的“噩耗”,馬上衝到了老師的辦公室,向老師哭訴,希望老師給自己透過。
老師指著試卷裡的一道大題問學生:“這道題是照我佈置給你們的第二個實驗內容改的,如果你現在能把它做出來,這門課就算你過了。”
學生說:“我現在可能做不出來,但我回宿舍,過兩天就能把答案做出來。”
老師一愣,這個實驗可是要求每個人都做的呀,你不會做,那你的實驗結果是怎麼交上來的?明明就是抄的嘛,居然還來我這裡要分?
但學生還要耍賴,說如果給了他不及格,他就不能參加推研了,這就等於殺了他了,他都有點不想活了??
最後,還是老師通融了他,讓他把第二次實驗再做一遍,兩天之內如果把結果能交回來就算他透過了。
第八章 荷塘月色
做了一次清華人,在清華生活了7年共2500天,這對我而言是一段難得的經歷。但這段經歷的確很難,因為在這個天才雲集、課程緊張、男女比例失調的學校裡,我們必須學會用自己的方式享受“鬱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