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關係,小弟真要跟皇上有關係那王在晉王大人還敢明著整我?假如是跟太監們有關係那就犯了皇上的忌諱,那我不是自己找死嗎?”
倪元璐一聽吃驚道:“你是說你花錢偷買宮中的食譜?叫皇上知道了那可不得了啊。”
茅元儀搖頭說:“倪大人過慮了,小弟家的這酒樓現在是常青樹公司的連鎖店,這讓御廚指點是得到皇上同意的。常青樹公司現在是宮中馮娘娘的兄長馮向龍馮大老闆主事,馮大老闆說了皇上希望把宮中的技能技術傳出去,說只有這樣才能讓大家的技能不斷提高。”
倪元璐聽了茅元儀的話有所觸動,想了想問道:“茅大人今天請我有什麼事嗎?”
茅元儀說:“小弟想皇上都可以在技能技術上同意四處傳授,為什麼我們那些新研製的器械不能運用到民事上呢?小弟在皇上面前說不上話,倪大人你可是皇上的紅人,你去說就算犯忌皇上也不會把你怎麼樣的。”
倪元璐說:“皇上不想把那些新器械推廣開,除了保密的原因外還有個擔心,就是擔心那些裝備了大威力裝備的部隊不聽指揮。皇上的意思是先要訓練部隊,等時機成熟了同時多裝備幾處部隊,讓他們有一個牽制才會萬無一失,前朝歷代多有悍將擁兵自重教訓太重,皇上有此擔心也是對的。這事開始恩師孫大人也提過,我正在想怎麼向皇上開口,現在軍隊裡都不輕易裝備,怎麼可能在民事上使用呢?”
451 軍轉民用(下)
茅元儀雖是官宦子弟但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他不像戲文裡描述的衙內那樣整天提籠架鳥沒事調戲良家女子,而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熱血青年。據說他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花了十幾年的業餘時間研究古代戰史戰例,比如戰國時、三國時、唐代、宋代等時期的軍械戰法,還有長平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等戰例,寫了一本書叫住《武備志》,得到包括孫承宗在內的很多人的好評。
據說《武備志》一書花了茅元儀十五年的時間才寫成,涉及的書約有兩千多本,可以算得上以史為證言之有物,讓人信服覺得能給自己啟迪。茅元儀雖然姓茅但是沒像那些江湖騙子一樣,動不動就說自己獲得茅山道士的真傳,他寫了這本書以後為人也很低調不怎麼顯擺自己。寫這本書給他唯一的方便就是對大明的九邊要塞比一般人要了解得多一些,哪裡該怎麼守哪裡可以囤糧屯兵隨口可以道來如數家珍。
見倪元璐不是很同意自己的想法,茅元儀說:“倪大人不必擔心,皇上也許出於保密或者均衡方面的考慮,不會同意新器械裝備給某一個軍區,但是肯定會同意把空閒的人用來研製民用器械。別的不說就說民用器械的研製積累到的經驗今後能用在軍備上,皇上就會同意我們的想法,民間有個說法叫‘三天不摸手生’,皇上也不會喜歡千辛萬苦找來的這些人由熟手閒成生手。”
孫承宗建議倪元璐向天啟提出上林苑試驗場開始研製民用器械,茅元儀也提出了同樣的想法,如果說孫承宗的建議有一部分是為了讓倪元璐避開王在晉,那麼茅元儀的想法多為博學院多數人的利益考慮。倪元璐既很擔心自己貿然向天啟提出軍用轉民用的想法沒有說服力,同時又擔心天啟同意他的想法但今後出事,萬一因為他的建議使大明的軍備減弱丟城失地,到時候他就是大明的罪人。
見茅元儀如此說倪元璐突然想起茅元儀知道的軍事知識比他自己要多,於是問道:“其實我也知道皇上多半會同意,只是擔心女真人會不會突然襲擊,到時候搞得手忙腳亂事小出了漏洞補不上就是大罪。”
茅元儀搖頭說:“倪大人你看,現在遼東情況是這樣的,城池方面明軍佔領了錦州、義州、大淩河堡還有右屯,周圍的醫巫閭山也被我大明軍隊逐一佔領有利地形。北面我們堅守住了兩河口、大寧、會寧等險要處,南關到金州之間雙方都把路挖斷掘爛,陷人阱和陷馬坑不計其數人畜難過。在這種情況下倪大人認為無論女真人從哪裡來,要攻破其中一點至少需要多少時間?”
倪元璐想了想說:“按現在的防守態勢就算女真人傾力來攻,無論他們從哪個方向來明軍堅守一個月應該沒有問題,何況我們後面的長城還有寧遠關都能成為第二道防線。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只要我們有一個月的緩衝時間,就算把人和物都轉為民用也沒有關係。”
茅元儀說:“不但如此,據說女真人也向我們學習,在廣寧和西平堡之間構築了相聯的邊牆,這不正表明他們也沒有正面進攻的想法嗎?”
倪元璐想了想說:“當年漢高祖劉邦就用燒棧道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