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是地方上出錢,地主們踴躍出錢就比較誇張了還有的會多交,這就有些讓人難以理解。
天啟問道:“怎麼個踴躍和多交呢?是不是你故意如此說讓朕高興高興?我大明還有如此深明大義的地主?”
錢謙益說:“皇上誤會了,地主都是用地求財的人,屬於從別人口裡奪食讓自己富貴的那種人,可以說跟商人比起來他們才是真正的為富不仁,怎麼會深明大義呢?他們之所以踴躍交錢還要多交,是因為錦衣衛有個規矩叫按錢定田,就是說誰家交了多少份子錢誰家就該有多少土地,假如有個地主有一百畝地只交了八十畝的錢,他馬上就會失去這二十畝,這二十畝被沒收的田就成了官田,五年之內的租金都歸錦衣衛得,所以錦衣衛盯得很緊。”
天啟還真沒想到這幫人還有如此壞招,他只是讓他們去全國各地監督各方勢力兼配合大鐵公司做事,沒想到這些人還有這一手。難怪幾年了也沒有人叫苦想調動,原來他們在地方上小日子過得挺滋潤的,老婆孩子都可以接過去一起住,平時沒事就是看著別人什麼時候犯錯誤,伸張正義的同時還能撈取實惠,確實是一個美差。
天啟說:“錦衣衛原來人數也不多,後來居然高達七八萬之數,讓他們去各地監督各地的勢力還有配合大鐵公司也算是人盡其用,地主怕算錯少交了錢失去土地,多交錢的事就可以理解叫有備無患。這些人都是有戰功的人朕也不好隨意處分,不過只要他們做了違法之事朕也不會任由他們胡來,天下大不過一個理字,真覺得受了委屈也可以跟他們講理啊,你們如果聽到有滋擾地方的事要立即稟報。”
錢謙益心道除了你這個皇帝誰敢跟那些見官大一級的錦衣衛講道理?就算一時講贏了但後患無窮啊!心裡這麼想嘴裡卻回答道:“臣一定不負皇上信任,無論是誰只要他違反國法臣一定舉報。”
447 群思獨行(中)
錢謙益今天的回話還是比較讓天啟滿意的,在一些天啟不知道的具體事務上作了解釋,在解釋的同時又不留痕跡地誇讚了天啟幾句,更難得的是都誇在點子上,這樣做就算想不滿意都不成了。
但滿意歸滿意天啟也沒有忘記今天找錢謙益來的真正目的,他拿出報紙說:“看你寫的這篇文章中現在說很多事情都不合理,往往只有一件事但實際上卻是由很多官員在管理,你是不是對朕的輔政制度有不同看法?”
錢謙益知道天啟叫他來的目的,昨晚就想好了對策作了細緻準備,見天啟問到這事上來,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臣現在不敢對這一制度有不同看法,因為這一制度已經實行了好幾年,就算有不同看法也該以前提出來,現在提不是自己給自己過不去嗎?臣的這篇文章只是臣一點小建議,目的是讓輔政制度更加完善適用。”
錢謙益的這話實際上是有不同看法的另一種說法,假如真很完美了還需要你來完善?說需要完善就說明本身有缺陷,沒有缺陷你還要花力氣去完善那叫畫蛇添足。天啟當然明白錢謙益的意思,想了想問道:“你是不是知道了些什麼事?沒關係有什麼你就說吧。”
錢謙益說:“臣也是這次在瞭解民選官一事時偶然發現的,臣發現一個縣裡出了事的時候互相愛推諉,解決問題的速度變得很慢,經常出現一有事就開會商議的現象哪怕是小事,臣認為這種現象不正常。臣以為這是個別現象不足為憑又在其它縣瞭解了一下,發現其它縣也多有這類事發生,這才引起重視寫了這篇文章。”
天啟問:“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錢謙益說:“就是因為官多了,以前一個縣令管全面大事小事都由他說了算,經常是三言兩語就能解決問題,加上地方上的鄉老幫忙處理低一級的事端糾紛,一個縣令只要不是運氣太背一般來說還是比較清閒的。現在一個縣裡多了一個監政官和幾個輔政官,人多了反而做事的變少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龍王多了不治水的意思吧。”
一個人的時候可以獨斷專行,人多了就要權衡利弊開會商議徵求各方的意見,雖然lang費了一些時間但是大幅度減少了冤案和處理不公的現象,因此還是人多一點好。問題是開會商議只在於大事處理上,芝麻小事也要開會商議確實就太過,真要成了習慣那麼遇到急事又該怎麼辦呢?
天啟問道:“不是有分工嗎?監政官管意外的事施政官按自己的規劃做事,輔政官員協助施政官員,難道他們忘了朕的本來意思了嗎?”
錢謙益說:“他們當然不會忘記,正因為他們記得很清楚才會出現這種事,比如說出現一件特殊事務,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