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裡遇到你。”
高攀龍說:“那麼我們一同向葉大人請教吧。”
兩人進去後只見葉向高本坐在靠窗的一張梨花木的椅子上,見他們進來正要起身相迎,高攀龍急忙趨步向前說:“葉大人請安坐養病要金。”說完伸出雙手做了個請坐的姿勢。
葉向高也沒有拒絕順勢坐下後叫人上茶,看了看兩人然後問道:“我的病已經好多了只是吹不得風,兩位老弟今天來看望我令我心裡非常感激,你們現在不在衙門裡做事是不是有什麼原因?”
高攀龍說:“皇上交代了一些事,想來想去不好下筆,只好順便向葉大人請教。”說完就將自己的分析大致說了一遍,並且說出自己的顧慮,就是皇帝恐怕早有主意自己不好輕易決定。
422 三種觀點
葉向高聽了高攀龍的分析後點頭說道:“老弟這麼想是對的,皇上能在短時間內做決定而且立即頒發下去,不像他的一貫所為。皇上這麼做也許是一種暗示,表示他已經一切都有了打算,讓高老弟你與人商議拿出方案只是因為有顧慮,不想落人口實而已。高老弟可以說因為聖學院和博學院的意見都還沒有看到,去南京的楊漣楊大人也沒有回來,不方便不經考查就拿出建議,想聽一聽皇上的旨意和其他人的意見再說。”
劉宗周這時候問:“那我是不是也需要等一等?聖學院該怎麼說皇上會不會也有了主意?”
葉向高搖頭說:“聖學院都是些不管事的人,說好說壞都無所謂,不像高老弟代表了我們大家不能輕易表態,否則的話很可能跟皇上的意見相違背,再說我們都相信劉老弟你不會說出什麼不好的話來。”
高攀龍嘆了口氣說:“我們以前都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得了一次教訓後就變得畏首畏尾了,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葉大人開始說皇上有顧慮不想落人口實,葉大人以為皇上在擔心什麼呢?”
葉向高說:“要做事先得儲存自己,再說皇上這幾年的好多看法也都有可取之處。皇上也許擔心的是太過於直接會造成讀書人對他有意見。有這麼一個說法就是天下帝王都不想輕易得罪讀書人,因為讀書人會寫史,寫不了正史都要寫些野史外傳去評定人。想秦始皇當年統一六國修建長城,那麼英明神武就是因為‘焚書坑儒’得罪了讀書人,結果把他寫成了最殘暴的暴君,一提起秦朝來都稱其為暴秦。”
高攀龍點頭說:“秦始皇修長城修陵墓耗費民力,這些是其軟處確實可以被口誅筆伐,但那些人說他血統不正是呂不韋的後代,又說他母親跟宮中假太監有染,還說他死後屍身都臭了也沒有人埋,這些都可以看成是洩憤。君子不揭人**,就算真有其事也不該如此渲染,這些編史書的讀書人確實不像君子,倒是像街邊惡毒詛咒人的潑婦。總的來說秦始皇還是有功勞的,因為得罪了讀書人死後被如此敗壞名聲。”
劉宗周也笑著點頭道:“是啊,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還統一了文字和度量衡,這個貢獻就大得不得了,秦之後國家分分合合了很多次,到最後還是合在了一起就是因為語言文字等東西都是統一好的原因。聽說泰西當年也是一個大國,後來分裂了就各說各話,時間久了百姓之間說起話都費勁,做起買賣掏出的秤和尺子都不一樣,這種情況下怎麼能夠融合在一起?所以現在泰西有好多國家而且是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最後各國被洋和尚的頭控制讓人難以置信。”
高攀龍說:“那我就暫時不寫,看皇上有什麼旨意再說。”
劉宗周皺眉說:“我已經寫好了,但是不知道徐光啟徐大人是怎麼寫的,萬一我們兩個寫得有矛盾就不大妙。”
劉宗周的擔心還真沒有錯,過了兩天當天啟把兩個人寫的東西拿出來討論時,大家才發現兩人的觀點有一些出入,雖然不會引起太大的衝突,但是給人一種監政院裡的意見都不統一的看法。
天啟收到徐光啟和劉宗周的奏摺後,立即來到監政院跟大家一起商議,此時在坐的還是上次那幾個人,但是各人的心情都跟那天不一樣。上一次談起百姓直接選官這事的時候,信王和高攀龍兩個人是盲目樂觀,而劉宗周和徐光啟不怎麼表態。今天幾個人都是各有心事,不知道其他人的意見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的意見是否合天啟的意。
天啟看了大家一眼首先問高攀龍:“高大人,徐大人他們兩個的看法已經呈上來了,朕看了後覺得非常好,你的試點方案呢?”
高攀龍說:“皇上,此事關係重大又勢在必行,臣想了很久都覺得不好貿然拿主意,一是沒有看到徐、劉兩位大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