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不好的熟番也可以透過利益轉化為熟人,他們也一直這麼做的。對這些永不放棄不斷湧來的漢人當地人也沒有辦法,只有逐漸接受慢慢融合,但是當地人認死理還是有所堅持,他們堅持的東西就是漢人朝廷對他們的承諾,哪怕這個承諾是幾百年前的。
比如說原來播州的土司楊應龍,本來也是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土司,誰知道朝廷不斷增加索取力度,其中還有地方官員借朝廷之名的勒索,當楊應龍的兒子被殺時他才奮起反抗殺官造反。後來楊應龍叛亂被平定了,找原因時就有一種說法就是漢人說話不算,以前的漢人朝廷曾經說過什麼有什麼承諾,別人拿得出文字上的東西來證明。官員們一看上面確實白紙黑字寫著不干涉不欺壓的承諾,只不過寫這承諾的是好幾百年前宋朝官員寫的。
為了不被當地人認為是騙子,也為了立即獲得當地人的信任,朝廷告訴當地人他們手中的東西已經一錢不值,並決定重新給予一些承諾。這一下當地人不幹了他們也不傻,比說過去的不算數因為隔了很多時間,那你現在的承諾是不是過一陣也會遺忘呢?白紙黑字都不算數那還有什麼算數?朝廷一想也對,想了半天發現從古代一直遺留的現在不變或者說變化不大的只有地名了,於是撤銷播州的叫法改稱遵義,意思就是我們大家都要遵守道義。
楊應龍叛亂平定後剛剛過了二十年,奢崇明和安邦彥又開始叛亂了,這次是少數民族不遵守道義,畢竟誰都不傻都有在條件成熟時先下手為強的想法。現在奢崇明和安邦彥被殺死了,為了不再有人前赴後繼參加到反叛隊伍裡來,朝廷需要一個新辦法來促使大家都遵守道義。白紙黑字不算數改名字也不算數,那只有確立一個長久的制度,而且依天啟的意思這個制度還要讓大家都見得到長久利益,只有長久的可見利益才有長久的和平。
因為是快馬得到的聖旨而且離得近,所以楊漣和劉僑到了貴州時西南軍區的督軍朱燮元剛剛送呈走他的建議。在給天啟的奏報裡朱燮元的意見是依古制,還是用當地土司管理當地人,說這辦法最經濟最簡單隻要找對人了可保持幾百年平安。朱燮元聽說這麼快天啟就派來了欽差略感詫異,也沒有多想接旨後立即安排人接待住處,並於當天設宴款待欽差並打聽訊息,其中西南軍區的監軍魏大中跟楊漣是老朋友,兩人見了面又是一番親熱。
朱燮元見聖旨中只說由楊漣和劉僑來調查瞭解,於是在宴會上首先詢問道:“開始楊大人說你們是半路接到聖旨來貴州,不知道皇上有沒有什麼具體要求?我剛剛給皇上呈了一封奏摺,想請楊大人幫忙看一下不知道是否合意。”
楊漣說:“皇上沒有具體要求只說讓我們調查一下,我是實在人不願意過多謙虛,既然朱大人有意可以說一說我們大家來參詳一下,都是為朝廷辦事而且時間緊迫也就不過多客套,只不過軍事方面的就要請教劉僑劉大人了。”
朱燮元說:“那就有勞二位了,現在奢崇明和安邦彥兩賊酋已死只剩下安位在織金一帶,有人說畢其功於一役趁機平了安位的人廢其土司地位,也有人說留著安位穩固諸苗免得再起戰火。我傾向於對安位進行安撫,在給皇上的奏報中說到了安撫比剿滅有更多的好處,楊大人以為如何?”
楊漣問:“朱大人認為有那些好處呢?奢崇明和安邦彥兩個跟安位有什麼不同?”
朱燮元先讓手下一個參軍解釋了一下奢崇明和安邦彥被殺的過程,聽完這過程楊漣才知道詳情,原來天啟看到無論南方還是北方,各地打仗都有一個毛病,就是打得順時一路砍殺勢不可擋,稍有失敗就大面積潰敗還一瀉千里,就是人們常說的只會打順風仗。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在於攻守沒有分工,進攻時所有人七手八腳一哄而上氣勢如虹,失敗後大家競相逃命甚至為了奪路自相殘殺,常常被敵人誘如伏擊圈中虐殺。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天啟成立了七大軍區,每個軍區都分為地方守備部隊和野戰部隊,守備部隊專守不攻野戰部隊只攻不守,平時互相監督戰時互相配合。這種佈置本來就針對著貴州平叛,誰知道用到貴州這裡時卻沒有好效果,因為貴州這些將士和四川的各路將士都已經跟叛匪鬥了近十年,現在由別人來摘桃子他們想不通。軍人在戰時所爭的就是軍功,流了近十年血軍功為他人所得誰也不服氣,更別說還是個女人而且是苗人。
朱燮元是督軍自然不會把功勞全部給了秦良玉,秦良玉抗擊叛匪沒問題但真要讓她帶人作最後的殲滅她也不是很願意,因為最後的殲滅往往意味著大範圍的屠殺。朱燮元在給天啟的奏報中說秦良玉主攻的野戰軍還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