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5部分

天下,把死刑犯全部改為終生髮配永不還鄉,今後該判死刑的都判終生髮配,算是給兩個皇子長期積德。今天說得太多,大家下去後一條一條商討,怎麼做給個意見呈上來。”

信王把手一招,邊上過來一個專門記錄的小吏把手中的記錄遞給信王,信王接過來看了看對天啟說:“小事就不說了,大事由臣弟念一念皇兄看是否記錄得對。監政院的人以後要儘量多動嘴少動手,因為少做事才不會犯錯,不犯錯才能成為沒有缺點完人,完人才能得到官員和百姓的信任。擴充的輔政院要從理論和實際兩方面輔助,理論輔助分為聖學院的總體規劃和博學院的具體指導。”

天啟說:“還要加一句,實際的輔助對平級是輔助,對下級是監督,這樣才能保證從上到下的有效控制。”

信王拿過筆添上這一句後繼續念道:“聖學院主要應該依照平等和自由的思想去衡量社會差距,根據百姓需要找到恰到好處的社會差距,不使其太大也不使其太小。博學院的作用應該是為具體事務作具體指導,與禮部聯手廣辦學堂,既要教授泰西來的新知識,也不能忘記愛國教育和培養忠誠度。”

天啟想了想說:“博學院的研究方向要以運用為目的,還要用時間來限制,超過時間完成不了的任務就放下來等條件成熟再說。”

信王點頭繼續說:“政務院的主要事務是獲取百姓真正需要和預先規劃,運用平等和公平兩種手段調節社會差距,使其保持在一個合適的程度。都察院的主要事務就是衡量好每位官員的能力,將其放在最恰當的位置上。”

天啟想了想說:“朕知道官員的能力不好確定,因為朕以前說過不以功績和論資排輩的方式評定能力。在輔政院模式一級級逐漸推廣下去後,慢慢形成中央、省、府、縣的四級輔政機構,有了輔政機構後就可以用做事是否公平來準確評定官員的能力,也可以說公平就是最大的能力!”

215 官員大增

高攀龍見天啟說公平是官員最大的能力,不由得皺眉說:“在一般時期做到公平,但遇到特殊事務還是需要臨時決斷,把公平說成是最大能力是不是太過?”

天啟說:“朕只說公平是官員的最大能力,沒說公平是官員的唯一能力,畢竟不可預料的特殊事務很少,除非預政處是吃乾飯不管事的。當然也有一種情況,那就是主政官員有意把一般事務拖延成特殊事務,這叫挾事自重騙功求賞,對這種人和事要嚴厲處罰。”

十一月初,監政院經過仔細商討後同意成立輔政院並由天啟下旨宣告全國,隨後又宣佈要把輔政模式逐步向省、府、縣推行下去。官員們雖然早有耳聞,但猛然聽到確切訊息還是有些感到突然和緊張,畢竟對陌生的東西都會保持警惕是人的天性。官員們的緊張情緒還沒有得到緩解,突然又得到天啟的旨意,要在全國開礦開工場的同時還要辦學堂。開礦開工場修路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一半的省份都早就開始動手了,但官辦學堂還是個新鮮事。

大明立國兩百年來,所有讀書人一開始都進的是私學,教什麼知識都由私塾先生說了算,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為了三年一度的科舉。當一個人進了學考上了秀才舉人,他的老師就換成了取他的考官,因為他有了感情投資的價值,以前的啟蒙先生基本上都丟到一邊。對這類事大家都習以為常,沒有人怪罪學生勢利,誰叫先生沒用不能給學生的仕途增加助力呢?當然也有不忘本的人,當了官也時常記掛著啟蒙先生時常照顧,但畢竟是少數。

現在要辦官學,而且據說要讓所有人都讀書識字,這就讓很多人詫異之餘期待不已了。大家都知道讀書會改變生活,雖說現在讀書人不像以前那樣有那麼多特權,也要像一般人一樣交稅納糧,但大家都明白讀過書和沒讀過書的人區別很大,前途也是不同的。

俗話說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在宣佈官辦學堂沒兩天,朝廷又宣佈要在各縣都增加輔助官員,比如說輔助收稅的稅官,輔助辦學的學官,輔助開礦修路等事務的工礦官,這些都要從當地的官吏中選拔,無論以前是幾品或者說答應給你幾品都不算,全部按八品算,算是一種平等的開始。當然並不是所有輔助官員都從本地選拔,每個縣都來了個監督縣令的六品縣督,他的主要事務就是主持選拔官員和監督縣令老老實實做事。

朝廷的告示宣告後不久,各省的總督首先就被召進京學習,他們在監政院中學習了半月,然後各帶一批人回省裡準備成立省級輔政院。現在中央的人也不多,只在翰林院和閒置官員中選出一批去各省,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培訓發掘人才